带磺酸基团聚酰胺6的制备及其静电纺丝

来源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tianquan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5-磺基水杨酸(5SA)和己内酰胺的熔融共聚,合成了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聚酰胺6(SPA6),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SPA6纳米纤维毡,考察了5SA添加比例、电场方向及接收物质材质等因素对纤维形貌和直径分布的影响.纤维直径随5SA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与接收板接地相比,在喷嘴接地的电场方向下纤维毡接收面积明显减小,SPA6-2.5纤维形貌由粗细均匀状变为珠串状.与铝箔相比,接收物质为极性小的聚乙烯(PE)时纤维更弯曲、多分支.PE收集面上的纤维比铝箔收集面上的纤维表面硫元素分布较少,说明极性小的接受材料对纺丝液中电荷的诱导作用较小.
其他文献
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炉膛压力测量装置采用压力式取样筒将炉膛压力引出至压力变送器并远传至DCS,取样筒由于炉墙内外温差及炉膛内压力的波动而产生呼吸现象,灰尘会随着烟气进入到取压筒中不断沉积,最终堵塞取压通道,造成炉膛压力测量不准,需要定期安排检修人员进行人工清理,清理时还需短时退出炉膛压力保护功能,给锅炉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采用连续吹扫自动补偿式防堵型压力测量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炉膛负压测量装置容
本文阐述了江苏镇江发电有限公司DCS、DEH控制系统中新增设一次调频在线测试逻辑如何将频差和一次调频负荷指令真实可靠反馈电网的具体实现方法,分析了原一次调频逻辑不能满足一次调频在线实时监控监督和管理的原因,并对一次调频的技术指标和一次调频性能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该论文是把太阳能集热器从凝结水泵引出引入到各级抽汽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从其他地方引入太阳能集热器会大大减少煤炭燃烧,是超低排放的另一种研究。太阳能用之不竭,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可以更好地解决能源短缺,排放清洁作用。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为溶剂,采用共溶解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宏观上结构均匀、微观上存在微相分离的纤维素/聚芳砜酰胺(PSA)合金纤维.首先研究了共混比对纤维阻燃性、力学性能、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聚芳砜酰胺含量为70wt%时,合金纤维表现出很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为26.2%,离火自熄时间在2.5s左右);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2.6cN/dtex,满足基本服用
自支撑的二氧化钛(TiO2)纤维膜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如何解决多晶TiO2纳米纤维的脆性问题仍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增强力学性能和光催活性的柔性Zr掺杂Ti02(TZ)纳米纤维膜.所制备的TZ纤维膜是由高长径比、小晶粒尺寸和孔尺寸的纳米纤维组成,表现出了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耐弯折性能.与商业化光催化剂P25相比,在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中,表现出了
除来自热源的直接热量外,储存在消防服中的热量将在热暴露结束后持续释放至皮肤,从而引起或者加剧皮肤烧伤,消防服的放热危害作用对于其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建立防护织物对皮肤放热危害作用的评价指标,以此来考察不同织物层、衣下空气层以及施压作用对热防护织物放热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将探讨织物蓄热性能与放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防护织物的放热性与其蓄热性有一定的关系,但它还取决于织物的隔热性能、衣下空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功能整理剂,通过传统的轧-烘-焙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和防熔滴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熔滴性能,燃烧过程中有很好的成碳,没有熔滴滴落.SEM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均匀的膜状物,燃烧后织物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组织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织物并未发生熔融变形,直接分解形成了炭层.整理前后涤纶织
"差别化"是80年代由日本化纤业首先提出的,对世界化纤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化纤行业,从"九五"开始,在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对开拓市场,更多地满足服装、装饰、家纺领域的多样化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之后随着科技纺织、智能纺织、绿色纺织的崛起,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差别化纤维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涤纶长丝差别化新
为了寻求成本低、附加值高的再生方法,本文提出了微醇解与液相增粘结合的方式回收废旧聚酯纺织品,通过工艺探索及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Zn(OAc)2:EG:PET=1:2.5:1000,醇解温度280℃,醇解时间10min;自由沉降-圆盘成膜反应器:270℃,6.0×104Pa;280℃,10OPa.制备的再生PET熔体特性粘度为0.654dl/g,多分散性系数为2.14.工业化生产中可以通过工艺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团队近期在海藻纤维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从纤维级海藻酸钠的研究及产业化、海藻纤维的制备研究及产业化和海藻纤维纺织品应用开发三条方面展开研究:与协作企业合作完善纤维级海藻酸钠原料关键技术,解决完善溶解、过滤、脱泡等工艺技术,改造建设年产千吨级海藻酸钠生产示范线,产能达到1000吨/年;完成了海藻纤维生产示范线的生产厂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海藻纤维主要生产设备的研制、选型、海藻纤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