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来源 :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例多方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既突出“导入、呈现、运用”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的情感纽带,又重视各环节内“话题导入、情感创设、语言运用”等教学手段的内在联系。通过热身活动(Warming-up )导入话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然后通过文本学习(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实现情感共鸣;最后通过话题的延伸和拓展(Development),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此课例中,情感的发生、发展和升华既是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推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顺畅、积极,学习自主愉悦,教学目标在语言感悟、运用中得到实现。当前,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外语教学目标更由原来的的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扩展到认识世界、启迪心智、创造思想的能力;语言的功能也在扩大,由原来的交际工具发展到认知和思维工具及文化载体。情感作为影响认知、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核心素养理念重构教学日标和过程,使教学不仅能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关注学生的内在思想、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视角,考察国际上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相对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心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方式,以期对中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所裨益.
"图形的运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源于旧课标(2001年版)的"图形与变换",是21世纪以来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新增加的内容,旨在突出用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和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与教师习惯从传统的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几何的相关问题相比,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图形与几何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这更需要教科书在编制时尽可能为教师们提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发展等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发展目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已经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而发展,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怎样将这些核心素养落实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怎样基于真实生活情景,选取并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主题,将是未来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对比PISA考试中对数学索养的测试试题,我国当今初中数学教科
就小学数学而言,落实"走向核心素养"这一相对宏观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需要厘清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学生整体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养的途径和策略.2016年,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为二句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由此可见,数学核心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曾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层面就是数学素养.一方面,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素养,且这样的数学素养要伴随人的一生,所以具有基础性;而且是要求人人掌握的,因此具有普遍性:还要通过数学的学习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去,所以这样的数学素养又具有关联性.这说明社会乃至国家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贯彻落实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具有数学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也正是应为如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则更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错误样例,可以为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资源提供支持,并通过共享整合的方式使其进入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既可以保证在线资源的优质高效,又能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翻转课堂的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
应用题以其运用知识的综合性,文字叙述的抽象性,分析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面对应用题,教师"头痛",学生"恐惧",家长"犯难",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一难题往往成为阻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拦路虎.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施步骤.基于这一认识,在应用题教学上,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由于受认识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在利用选择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会出现很大的主观性,也会存在很多误差,所以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的水平,以解决理论应用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本低效、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英语教育必须重视思维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中的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修的内功。“为思维而教”应该成为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因为正确地思考比掌握知识更有价值。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训练学生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语言材料。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