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样品中铼的分离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xm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铼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自然界中铼贵重稀散,准确测定其含量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大型精密仪器的开发应用,铼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分离富集方法以及测定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地质样品中铼的分离测定方法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测试铼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铼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通过对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冷轧钢卷在退火过程中出现氧化色缺陷的具体原因,从而为控制氧化色缺陷、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实验室模拟冷轧钢板在150℃、158℃、1652、180℃、200℃、250℃、280℃、3202八个不同的温度时退火出炉,观察冷轧钢板表面的氧化变色程度,得出退火出炉温度低于158℃时即可避免冷轧钢板表面的氧化色缺陷。
根据镍基体料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确定了以丁二酮肟镍重量法作为镍基体料中镍的测定方法.通过研究丁二酮肟与Ni2+的反应机理和不同条件下沉淀的生成情况,确定了合适的沉淀酸度、陈化条件和沉淀次数等.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掩蔽剂,同时合理控制丁二酮肟的加入量和溶液总量,可以有效消除共存元素的影响.本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了验证,相对标准偏差为0.1~0.6,回收率在98.79%~100%之间,不
通过对火法冶炼镍基体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研究,确定了以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的实验方法.通过研究,解决了样品分解方法、检测波长、显色酸度、稳定时间等问题.样品分解过程中滴加氢氟酸与硅形成四氟化硅,经高氯酸冒烟挥发除去,并以盐酸飞铬,可以达到很好的分解效果,同时消除硅和铬的干扰.Fe3+和Ni2+对磷的测定存在严重的正干扰.在绘制工作曲线时,向标准溶液中加入与样品中相当含量的Fe3+,可以消除Fe
试样用硝酸、氯酸钾溶解,加硫酸铵、氨水、氟化铵、乙醇,沉淀分离铁、铝、铅等干扰元素,在pH5~6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用二甲酚橙做指示剂,EDTA滴定锌,计算锌含量,研究表明此分析方法简单实用,分析结果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满足生产需要。
通过对火法冶炼镍基体料化学组成和性质的研究,确定了以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火法冶炼镍基体料中硅量的实验方法.考察了样品消解方法、高氯酸用量及冒烟时间、杂质干扰等的一系列条件对测定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了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实验证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4~1.17之间,回收率处于97.51%~100%范围内,满足分析需求.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火法冶炼镍基体
在分析硅铝钙钡中铝含量时,终点判断不易控制;通过用返滴定法,终点突变明显,不返色,回收率和精密度都能满足分析要求。
煤焦挥发份检测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影响其准确检测的因素较多,本文从样品制备方法、环境条件、样品保存方法、试验设备、材料、灼烧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试验和探讨,并提出改进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立了还原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镀锌板涂镀层中痕量汞的方法.采用六次甲基四胺—盐酸溶液褪去镀锌层,试验研究了六次甲基四胺用量,溶液酸度对测定的影响,优化了硼氢化钾浓度、溶液酸度、灯电流、光电管负高压、屏蔽气和载气流量、原子化器高度、原子化器温度、试样注入量等测试条件,并对共存元素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3.5 g/L六次甲基四胺(1+1)盐酸褪镀液褪去镀锌板的镀层,在灯电流
LIBS技术是一种利用分析等离子体辐射发射光谱,从而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在线分析技术。由于此技术所分析的等离子体生命周期短,稳定性差,在定量分析上存在很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被测物特征谱线组与标准谱线组进行的相关系数比较来对未知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新方法。通过激光激发纯铜纯铝样本,选取一系列特征谱线所对应的强度关系作为标准光谱数据,与其他含铜、铝成分不同的样品光谱数据进行相关性系数比较,通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具有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无需样品制备、可测固、液、气以及可在线分析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数据容易受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所以采集的光谱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大,导致后续的定量分析精度不高,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光谱数据波动的因素,如激光能量以及频率、收集位置、焦深、特征谱线的选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