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变动与薪酬确定——一个关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边界的探讨

来源 :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中的两个独立必备条款,职位变动和薪酬确定体现的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约定不过是企业对劳动力在本企业的使用所做出的初步调适。劳动合同内容变更必须贯彻双方协商一致原则只是一种幻想,立法所赋予的企业经营自主权不可避免与劳动者享有的劳动合同权利产生冲突。企业经营自主权行使的合理边界,应以权利的行使是否给劳动者造成利益上的不利及企业是否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违反诚信原则滥用权力情形进行考量。对劳动者人身安全与自由、人格尊严的保护是企业经营权行使不可逾越的边界,对约定的经济内容的变更是一种可以有条件接受的行为。
其他文献
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我国2003年4月2T日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在工伤保险制度上又一次大的调整。《条例》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制化的进程,进而有力地推动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是职业安全属于劳动行政与劳权保障事业,在立法上侧重于确立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权利,生产安全属于经济性行政和产权保护问题,在立法上侧重于确立企业的财产安全权利。因而职业安全问题不完金属于《安全生产法))的调整范围,职业安全不可能被生产
在我们的煤矿生产工业中每天还有那么多的矿工游走在生死的边缘。本文谈谈如何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认识。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保障机制,但并不是唯一实现途径,社会自我约束机制对职业安全卫生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02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体系,强化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进来频发的职业安全事故,暴露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消法所保护的消费者人身安全权应包括消费者的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中的生命权、健康权以及个人信息保密权。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范围不仅包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支付的费用,还应包括因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导致的其他财产损害。从立法角度而言,我国应尽快出台《服务质量法》,进行单项消费品安全立法,以形成严密的消费者安全保护法律体系。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政府部门应建立消费安全信息查询平台,加强产品和服
网络信息环境的利用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法律的发展同样也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打下时代的烙印。司法手段的发展是在司法公正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同样要注重对司法效率的关注,电子法庭作为一种体现效率的新型审判模式是否存在理论基础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效率成本、传统诉讼文化、审判原则和技术因素等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法庭在目前的法律体系环境下的存在可能性和发展可行性。
“财政为庶政之母”,国家一切事务的推进均仰赖于财政。现代法治国家在财政上表现为“租税国家”,国家本身不从事生产经营,其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主要以课予公民金钱给付义务的方式取之于民众。在现代法治社会,财产权作为基本人权受到国际人权公约及各国宪法的明文保障。国家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本质上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种侵犯,必须进行正当性论证并遵守相应的课征原则。在我国,政府对公民课以金钱给付义务尚未实现法治化
本文就个体工商户制度是存续还是废弃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中国特色制度的理论。通过概览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形成与变迁,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第一,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制度的形成,往往是意识形态与现实经济压力进行妥协的产物。第二,在一般的领域,应当以法律、经济的标准取代意识形态标准。第三,个体工商户的制度变迁也应当随着政治意识形态的更加开明、放松而逐渐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作为参加江苏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立法辩论会成员,研究了科学规划对现代城乡建设发展的巨大作用。在推进法治江苏建设过程中,科学规划是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构建法治城市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应赋予科学规划的法律效力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科学规划在法治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当前,中国的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伤事故发生频繁,职业病危害日趋严重,亟待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的、科学有效的工伤保险制度。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缺失,在实践中关于工伤认定和赔偿问题存在诸多难点。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工伤认定和赔偿问题,本文针对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