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有关成人对婴儿面孔反应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因此本研究基于亲代投资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旨在通过考察性别角色的作用,来探讨当前不一致研究结果的原因。方法:本研究招募了300个处于育龄期的成人。被试先后完成性别角色量表(Bem Sex Role Inventory,BSRI),对陌生婴儿兴趣问卷以及一个E-prime程序。实验城区采用笑、哭和中性三种表情的婴儿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分别测量了被试对陌生婴儿的喜欢程度、是否想要再看见婴儿以及对婴儿图片的观看时间三个动机成分。结果:本研究发现,性别差异仅出现在自我报告的对婴儿兴趣上,在对婴儿图片的三种反应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外,本研究发现女性气质水平与问卷法测量的对婴儿兴趣和对婴儿面孔的三种动机反应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还发现女性气质与性别在对婴儿面孔的行为反应上有一致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地,男性对婴儿面孔的动机反应更多的受其女性气质的影响,而女性的女性气质作用则没有预测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女性气质与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前人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各个研究招募的被试的女性气质水平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有时发现性别差异,有时则没有性别差异。其次,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说明了男性在当代社会的养育角色的可塑性,并加深了对亲代投资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