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下,2017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继续学习贯彻中国科协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特点,面向委员、社会和公众,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地球物理科普宣传等。
其他文献
对于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加载(应力波加载)三点弯曲试样,在分析了加载过程中的惯性效应之后,应用能量法测定了某低碳合金钢动态弹塑性断裂韧度(J),并与应用试验-数值法测定的J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是可行的.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是地球内部存在最广泛的各向异性介质之一.为快速计算三维横向介质模型中地震转换波走时,本文发展了子波传播区域随地震波传播动态调整的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方法.对算法中最为费时的子波传播走时计算部分,进行多核多线程地并行处理.此外,使用效率更高的最小堆排序方式管理波前点以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模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可计算对称轴任意倾斜的三维复杂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模型中的转换波走时;和传统算法相比
Kubernetes(简称K8s)是一款开源容器编排系统,用于容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扩展和管理,K8s旨在提供一个用于跨主机集群可自动部署、扩展和操作容器的平台.K8s适用于一系列容器工具,此次地球物理分布式计算平台研究采用Docker容器.在地球物理并行算法研究方面,近两年多采用消息传递的编程模型MPI(massagepassing interface)实现其算法的并行化,在计算效率的提高方面取
地震目录是一个地震监测台网的重要产出(刘瑞丰等,2015).对于目录的灵活选取、准确统计、直观展示和快速发布,将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取地震活动性资料,也有助于向决策层和社会公众提供震情信息服务,开展测震业务宣传.类似工具大多作为某一较复杂系统中的模块,在某一矩形区域范围内,基于某一数据集选目,而其对系统环境的依赖性也往往较大.国家地震台网中心作为全国地震速报和编目最终产出单位,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并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探测岩体活动微破裂发生的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金属矿山、煤矿开采的监测,水电工程、深埋隧道施工的监测,边坡监测、泥石流自然地质灾害的预测等研究领域.其主要工作方式是将传感器合理的布置在所需要监测工程的区域,优化布设方式能够准确的监测到更多有效的微地震信号,有利用于快速取得震源的位置和时间,最好的布设方式是将传感器包围在岩体微破裂区域,然而在现实工程中只能把传感器布置在岩石微破裂之
地震观测研究表明,震源过程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复杂过程,断层的运动具有很宽的频带.常规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能量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很大一部分能量是在常规地震前后以各种形式缓慢释放的,这种能量缓慢释放的地震现象被称为慢地震或静地震.
根据国家测震台网中心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3分46.7秒(北京时间)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33.20°N,103.82°E)发生了M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2017).本次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的比芒村,震中东距九寨沟县城永乐镇39公里,南距成都市285公里.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
科学数据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活动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不论是在人类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但及其珍贵的数据信息资料,还是近代、特别是近年飞速发展积累的海量数据,都具有已经被认识到的和潜在的重要意义及价值.而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类知识与实践积累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可以被界定为数据的范畴.在全面深刻的理解数据的价值、全面保存数据的重要性、困难性以及影响数据发挥效用和流传流通的制约因素.对
地下云图来源于气象预测的卫星云图概念.卫星云图是利用各种气象观测手段,通过气象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这样的关键技术动态,跟踪天气变化的全过程.目前,中国地震预报可以说基本处于经验和静态预报阶段,还远远没有像天气预报那样可以动态跟踪事件过程.
对低透气煤层抽采时,采用水力压裂施工的高压液体作用促使煤层多种弱面发生扩张和延伸,进而破裂形成裂缝并互相连通,强行使煤层内原有裂隙网络沟通或形成新的裂隙网络,增加煤体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压裂效果的常规检验方法有加广告色检验孔或通过后期抽采瓦斯量确定,取得了一定经验,但这些方法较为局限,施工成本高,效率低,实时效果差.本文探索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CT技术、高密度电法及瞬变电磁法综合探测工作面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