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蚶江鹿港对渡对闽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来源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时110年之久的蚶江鹿港对渡,促成了闽台贸易的全面繁荣,在闽台关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展现福建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的历史,系统论证对渡对两岸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南靖县安福禅院会记》是李材在遣戍漳州期间的一个讲学纪录,亦可视为南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李材认为士人当以“明学淑人”为天职,甚至应追求“学为君师”;他强调士人之会讲对于“唤醒人心”的重要作用,并大力弘扬其“止修”之学。《南靖县志》所载《安福禅寺会讲记》是《南靖县安福禅院会记》的另一个版本,在文字表述上与之大同而小异,值得比较分析。安福寺可视为儒学传播的某种特定场域,而流寓诸贤对地方文化及人
王忠孝是南明福建遗民文人中存世作品较多的一个,其生平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明末户部任职时,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个性刚直,可称循吏;甲申明亡后的福京时期,毁家从戎,不避危苦,坚持抗清大业;寄居厦门、金门时,在南明诸王及诸郑间,以故老身份调停争端、补阙弥缝,殚精竭虑;流寓台湾时期,晚景萧瑟,终身全节。王忠孝的诗文创作,反映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历史状况,提供了南明福建抗清政权的不少真实史料,同时,又是明未
闽台族谱反映了台湾人从中原到福建、再由福建到台湾的迁徙轨迹。两岸围绕谱牒对接、收藏和研究,不断印证“两岸一家亲”的史实,显示了闽台族谱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张力。在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建立两岸融合为一体的族谱文化传承体系,以满足台湾同胞寻找祖源地的需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厦门在清代并不足一县,本无须编制方志,但在周凯持续不懈的努力之下,也制作出相当具有水平的地方志书,《厦门志》是周凯留给后世相当重要的贡献。林焜熿有幸以廪生身分参与《厦门志》的编纂,从而将其习得的地方志书编纂的理论与技巧发挥在编纂《金门志》,使得周凯欲编纂“金厦二岛志”的想法得以实现。《厦门志》与《金门志》就如同其地理位置、人民血脉一样,可说是繁衍而生,关系异常密切。林焜熿的儿子林豪续纂《金门志》是
明一代,海洋已逐渐成为世界联系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活动空间,中西方不同势力角逐于闽海这一海疆前线,导致明廷海洋危机此起彼伏。《闽海赠言》一书辑录沈有容交际网络群体对其从戎一生的评价以及各自对海疆局势的关注、理解。鉴于此,以《闽海赠言》为媒介,探究其编撰成因,关注海洋视域下士人群体的海洋观,从中掌握风云变幻时代的机遇,以期挖掘闽海的海洋文化传统。
会议
16-17世纪是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重要时期。闽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航运贸易传统,使其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前沿地带。传教士在游历和传教过程中所撰写的文献也传播到西方世界,闽南地区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传教士文献直观描述了闽南日常生活镜像、商业贸易拓展和东西方文化的等内容。这些文献所包含“时间、空间与价值”三个维度常常被学界所忽略,重估16-17世纪西方传教士闽南文献,
会议
本文在探讨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基础上,论述了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调查,归纳分析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与优势,针对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闽南兵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思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