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动力学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尼龙6生产中主要采用发烟硫酸催化环己酮肟液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副产大量硫酸铵,而且存在设备腐蚀等问题。采用气相重排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本工作在以前得到的优化了的反应条件下,根据实验并采用催化剂失活的Wojciechowski模型获得了S-1催化的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该模型将催化剂的活性与在线反应时间相关联,进而可以计算任何在线反应时间时催化剂的失活速率,或者根据要求的转化率最低允许值可以计算催化剂能在线反应的时间。
其他文献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截至2010 年,苯酚世界产量已超千万吨,其传统生产方法为枯烯法,全世界93%的苯酚均由此方法生产.枯烯工艺会产生一种危险的过氧异丙苯中间体1,酸解过程需要大量的无机酸,同时联产丙酮,最理想的途径是将苯一步转化为苯酚.但是,产物苯酚容易发生氧化,原料苯又十分稳定2,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如何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是关键的问题.杂多酸能够有效地催化苯一步转化为苯酚
采用水热合成法,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为模板剂,N,N 二甲基甲酰胺(DMFA)为扩孔剂,制备了孔径可调控的掺V 介孔硅基分子筛V-MCM-41.引入工业级的DMFA,通过直接合成调变和后水热处理调变两种方式,分别导致其孔径的变化范围为:3.94~4.44 nm 和3.94~5.83nm;孔径大小变化并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由于光催化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和和能源短缺两大难题,开发合成具有高活性的光催化材料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铋作为无毒、稳定的重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在催化、有机合成等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含铋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以及对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吸收性能,已经成为当前光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目前含铋光催化材料存在对光的吸收效率低、比表面积小、光致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等缺点,其光催化效果并不理想
The C2 arylated indoles are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which are found in many natural products and pharmaceuticals.Up to now,only rare reports describing the direct C-
会议
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沸点、高溶解性、高导电率及稳定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香料等工业领域;内酯中的苯酞类化合物常被用于合成医药[1]、农药、染料及其他精细化学品.而苯酞的传统合成方法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昂贵的催化剂[2],或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WO3-SnO2复合氧化物常被用作气体传感器以及酸催化剂[3]等,却很少用于催化二元醇氧化反应.因此,以环境友好的双氧水氧化邻苯二甲醇制苯酞为
燃料电池中阴极的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由于目前性能最好、应用最广的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资源有限、稳定性及选择性差等[1,2],非贵金属催化剂[3]及非金属催化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5]。本课题组用湿化学法将三聚氰胺和三聚氯氰通过缩聚反应合成出了CNH 纳米胶囊状聚合物。实验中,以DMSO 为溶剂,CuO 纳米颗粒为催化
本文用共沉淀耦合机械混合法制备了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与Cu-Zn-Al/ZSM-5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察其在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Cu-Zn-Al/ZSM-5催化剂,同时Cu-Zn-Al-Cr/ZSM-5双功能催化剂在二甲醚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CO选择性,当反应
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碱金属助剂的钌催化剂,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测试其氨合成活性。结果发现,采用Li作为助剂可以制备出高活性的活性炭负载钌催化剂,Li、Na和K等碱金属助剂的存在对催化剂中钌金属粒子尺寸影响不大,但是增加了氢的吸附量,同时使催化剂在低温部分出现氮的脱附峰,使高温氮脱附峰中心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