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干预及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对比

来源 :2012年安徽省消化、消化内镜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评估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治疗与内镜治疗联合普萘洛尔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两种处理措施下内镜下所见曲张静脉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单纯内镜治疗组(套扎或硬化剂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治疗后服用普萘洛尔),随访1年以上并评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血情况、死亡率、出血相关死亡率以及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外观特征的改变.结果 两种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无显著影响.经单纯内镜治疗后,患者食管曲张静脉的内径(mm)显著的减小(治疗前vs.治疗后,10.92±2.91 vs.8.45±2.26,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内径虽然减小,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s.治疗后,10.14±2.46 vs.8.95±2.21,P>0.05).同时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曲张静脉起始端距门齿距离(cm)明显下移(治疗前vs.治疗后,22.79±2.83 vs.24.85±3.96,p<0.05),且内镜下曲张静脉表面红色征发生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vs.治疗后,100%(29/29) vs.76.19%(16/21),p<0.05).与单纯内镜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治疗前vs.治疗后,10.34%(3/29) vs.28.10%(8/21),p<0.05)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治疗前vs.治疗后,10.34%(3/29) vs.42.86%(9/21),p<0.05)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内镜下曲张静脉外观均主要由串珠状转变为蚯蚓状,且两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出血率(单纯内镜治疗组vs.联合治疗组,50%(20/40) vs.51.71%(1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显著的低于单纯内镜治疗组(联合治疗组vs.单纯内镜治疗组,7.41%(2/27)vs.27.5%(11/40),p<0.05),且后者主要的死因为消化道出血.结论 内镜治疗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减少内镜下曲张静脉高危出血因素.且多次反复内镜下治疗可能会引起或增加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体外超声(US)或/和CT或MRI检查发现有肝外胆管扩张,未能发现病变或可见病变但不 能确认性质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内镜(EUS)检查结果.结果 54例肝外胆管扩张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38-72岁,平均60.7岁.54例肝外胆管扩张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11例、胆管下段占位8例(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段狭窄7例、壶腹占位
会议
目的 研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PV1,也称为辣椒素受体)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粘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GERD患者54例(RE患者28例、NERD患者26例)及对照组25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在胃食管连接处上方3cm处食道活检2块粘膜组织行HE染色和TRPV1免疫组化检查,并使用RDQ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症状评估.结果 RE组TRPV1受体表达的光密度(OD)值为0.0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