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台磁州窑址的铅釉器研究

来源 :'0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台窑铅釉器主要有绿釉、黄釉、黄绿双色釉、红绿彩等品种.从功用上讲,又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具、陈设性艺术瓷、宗教用瓷、建筑用瓷等几大类.本文作者试图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对建立有损和无损分析古陶完整器物,损出必须建立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即研制和应用古陶瓷标准参考物质,本文利用其参考物质对实验中的土壤和岩石成分进行分析质量控制.
唐代初,因宫庭需要应运而生的唐三彩色彩缤纷,璀燦明丽,深受海内外的青睐,纷纷起而效法,产生了该时代的各种三彩器,即契丹三彩(辽三彩)、奈良三彩、勃海三彩、新罗三彩、波期三彩和埃及三彩等国际著名的三彩器.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到河南洛阳时在邙山脚下古墓中出土了若干唐三彩,被古玩商运至北京,中外藏家竞相购买;于是唐三彩闻名海外.今天,在许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和私人藏馆中可以看到许多唐三彩的各类陶器精
本文作者对湖北省古墓葬中一些棺椁外这种黏土样品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这种地质细腻的黏土与已发掘的一些墓葬中使用的"白(青)膏泥"同属于云母类黏土.并根据相关资料讨论古代墓葬工程中土工技术不同,是古墓葬保存程度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描述出理想防渗绝氧层.
本文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广西有七处古窑址,其中有唐代青瓷窑、明代青瓷窑和清代青花瓷窑址,并将古窑址分布及其内涵和历史背景作简单介绍.
本文对日本和中国陶瓷业的立地做了探讨,它们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日本濑户、美浓地区的制陶是以登窑进行烧制的协同作业,在窑炉的周围,即丘陵边沿的斜坡地带形成陶业村落.同样在龙窑比较发达的中国贵州省、云南省,也是在以龙窑为中心的丘陵斜坡地带形成了陶业村落.二者非常类似.由此推测,一个新的陶瓷业生产基地的诞生,与拥有新技术的家族集团的迁徙密切相关.
本文作者对从磁州窑的观台窑和彭城窑所收集的从唐末宋初、宋、金、元、明、清直至近代的一系列黑瓷残片,用XRF和AEM等手段分析了从9号元素氟到92号元素铀之间的所有元素和胎、釉的外貌观察及其显微结构的研究,以期所获得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磁州窑黑瓷能有所邦助.
为了能够更详细地研究这批古陶瓷样品,采用物理、化学、显微结构等各方面的科学手段来进行测试.在物理性能研究方面,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用常规的手段测试其强度、硬度、密度、吸水率、烧成温度;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古陶瓷显微结构,研究坯体内部的组织和晶体的分布情况.还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古陶瓷进行电镜扫描,研究样品表面和坯体的成分及显微结构,得到从宏观角度无法得出的结果.在此,本文对广东博罗银岗春秋遗址古
本文作者采用现代科学测试技术,系统地对博罗地区的古陶瓷进行研究,不仅可将银岗遗址的古陶瓷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而更主要是结合博罗地区的多个窑址的古陶瓷科学资料,了解更多博罗地区古陶瓷和有关广东古陶瓷的工艺科学历史成就.这将对广东为中国古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
本工作研究了从御厂窑出土的永乐和宣德时期的窑砖,研究这些含釉量很少的制品,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可以达到了解明代早期瓷砖和内匣钵制作工艺有一定价值.
不同器型古陶瓷的胎和釉层厚度是有较大差别的,尤其是釉层厚度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受古代陶瓷烧造工艺和条件限制,造成胎和釉层的密度差异,矿物颗粒和气孔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古陶瓷元素谱的SRXRF无损分析实验中,束斑大小受电子学测量系统死时间的限制,分析数量的重复性会受到影响.为了获得重复的分析数据和寻找最佳的SRXRF无损分析实验参数,对均台窑均瓷进行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