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稀土易切削钢的研制

来源 :第二届冶金工程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锰铁预脱氧、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定氧等措施控制钢中氧活度,采用喂丝法用稀土硅铁合金处理低碳钢,研制了一种新型低碳稀土系易切削钢,并进行了切削及力学性能试验,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钢中夹杂物的形态,用能谱鉴定了成分。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结合钢铁厂废水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高梯度磁分离装置用于净化钢铁厂的废水,最后研究了影响污水悬浮物分离效率的因素。
纳米颗粒的形核和长大过程相分离可以获得粒度均一的纳米粉末。本文利用热处理过程与在液氨溶液中的瞬间合成过程相结合,是一种理想的形核和长大相分离的纳米颗粒粒度和形貌控制技术。对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获得的粉末的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及电子衍射表征证明,随着热处理温度从100℃升高到1200℃,TiN纳米粉末的颗粒从2.0nm长大到36.0nm,其形貌像从多孔网状结构变化到圆球形实心颗粒。电子衍射环则从光滑较
本文在液氨介质中以TiCl4为原材料通过液相还原合成了TiN纳米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明产物粉末是理想配比的立方TiN。透射电镜(TEM)像表明,TiN粉末的结构是由平均粒径约几个纳米的颗粒联结成的多孔网状结构。扫描电镜(SEM)像表明,TiN二次颗粒的平均粒径约50nm。定量化学分析的结果是合成的粉末Ti与N原子比近似等于1。
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水资源成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作者从探讨水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在深入分析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的成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实现西部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电解纯铜在高温钼丝炉内制备含有二氧化硅异质核心的试样,利用差热分析方法测定不同质量的试样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的过冷度。根据本实验测得的结果,利用过冷度方程计算出铜液中二氧化硅作为非均质形核核心的润湿角为13°根据非均质形核的形核率方程对铜液中二氧化硅润湿角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得出形核剂的润湿角应小于等于30°,过冷度方程得到的润湿角和由形核率方程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采用多种方法对IF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及针孔进行了研究,对夹杂物的类型、来源、数量及尺寸等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坯经过切削后仍然有针孔,针孔深度为6mm左右;浇铸头坯比正常坯针孔多,正常坯比水口处吹氩量减少一半的铸坯针孔多;针孔的数目与吹氩量有关,随水口吹氩量减少而明显减少。
本实验以安钢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为原型,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水模型。通过流场显示、波高测量、冲击深度测量及卷渣实验,研究水口结构、浸入深度、拉速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进而对浸入式水口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减少卷渣,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在重钢七厂150mm×210mm断面连铸机上所进行的,电脉冲处理改善电工钢连铸坯质量的试验研究。在不改变现有连铸工艺的前提下,对中间包钢水实施在线连续的电脉冲处理。通过调整电脉冲处理参数,使连铸坯的内部质量显著改善。连铸坯等轴晶比例从19%提高到88%,枝晶间裂纹被消除,中心疏松减轻。
本文研究了钢水过热度、拉速、二冷水量、电磁搅拌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高碳钢小方坯缩孔的影响,试验研究了铸坯凝固末端喷水强冷对减轻中心偏析的作用,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铸坯缩孔级别进行了预测。
本文采用锰铁预脱氧,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定氧以及喂丝法硅钙合金和钛铁合金复合脱氧等措施,研制了一种新型中碳钙硫钛系易切削钢,并进行了切削及力学性能试验,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钢中夹杂物的形态,用能谱鉴定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