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青种”、“霸红”和“鸡蛋白”三个枇杷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月3日之前,三种枇杷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缓慢;之后则迅速积累,存在着明显的转折点;5月23日之后积累速度趋于平稳。三种枇杷地发育过程中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与三种糖积累的趋势相一致。NI和AI在5月3日之前都较低且没有明显的变化,之后均快速上升。SS和SPS的活件在5月3日之前都很低且几乎无变化,之后“鸡蛋白”的活性迅速上升至5月23日,之后便缓慢上升。“青种”和“霸红”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均低于“鸡蛋白”。综上所述,枇杷果实糖积累足受蔗糖代谢相关酶综合调控的。
其他文献
运用RAPD分子标记,对4个杂交组合(ZJ、ZU、ZP和Lj)获得的493株杂种苗进行早期杂种鉴定,对杂种的签定可以根据有无父本的特征带或新带型来鉴定其足否杂交成功,4个组合从100条RAPD引物中共计筛选出9条具有父本特征带的引物,鉴定454株杂种苗为真杂种。
采用RAPD和ISSR技术对36份枇杷属棺物材料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21条RAPD引物和20条ISSR条引物分别扩增出454条和40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分别为431和392条,占88.8%和91.0%。相似系数分别为0.5833-0.8860(RAPD)和0.6307~0.9014(ISSR),说明枇杷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两种聚类树上,36份材料可以分为栽培类型和非栽培类型,为栽培
运用RAPD和ISSR对栎叶枇杷、大渡河枇杷和普通枇杷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栎叶枇杷与普通枇杷的相似系数最小(0.6996和0.7219),栎叶枇杷与大渡河枇杷的相似系数最大(0.8403和0.8211),大渡河枇杷与普通枇杷的相似系数总足处于二者之间(0.7195和0.7219)。以大渡河枇杷作为待定杂种获得了最高的叠加性(44.9%和45.8%)。通过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栎叶枇杷和
对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外观形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在着生姿态、果实整齐度、果实排列紧密度、果形、果基、果顶、果皮颜色、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短、果粉、条斑、果点密度、果点大小、萼片姿态和萼孔15个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具有近圆或倒卵形、橙黄色、茸毛稀疏且短、果粉薄、条斑不明显、萼片外凸、萼孔闭合等性状的资源较多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枇杷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11个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2)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同形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
本文对枇杷种质资源果实中种子数、种子重、种子瘪粒数和种子颜色、种子基套大小、种子斑点、种子形状、种子开裂等8个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28份枇杷种质资源中种了性状表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种子数、种了重、种子瘪粒数变异较广泛,且种子数和瘪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枇杷种质资源的种了性状集中表现为:种了数介于2和4粒之间、种子重介于1g和3g之间,瘪粒数较少、基套较小、斑点较少、颜色多为黄褐色、
以枇杷花药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蛋白提取方法,不同丙酮干粉处理方法,不同上样量,不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及脱色液组合对SDS-PAGE电泳的影响,对枇杷仡药胚SDS-PAGE蛋白质电泳体系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用改良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丙酮干粉溶于上样缓冲液后先煮沸再离心,上样量为25ul,采用过滤后的0.1%考马斯亮蓝R-250震荡染色和含5%乙醇,10%醋酸的脱色液脱色最终SDS-PAGE
为了提高枇杷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并获得小孢子愈伤组织,本试验对花药不同预处理,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及浓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没有进行适当预处理的花药最终没有愈伤组织形成。将花药于黑暗中进行低温预处理较其他处理更有效,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57.78%。热激处理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5.78%,而高渗透压处理和离心则形成较少愈伤组织。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愈伤组织发生的
以人工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枇杷为试验材料,以亲本基因纽DNA分别为探针和封阻DNA,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三倍体枇杷的杂种鉴定,并优化了GISH流程,结果表明:以亲本之一基因组DNA为探针,用另一亲本基因组DNA按探针浓度40倍的比例进行封阻,可以准确区分出三倍体枇杷杂种体细胞中不同来源的染色体,17条来自父本,34条来自母本,且没有发现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和倒位等。
本研究以‘早钟6号’和‘长红3号’两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调查了两品种早花果和晚花果生长发育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品种的早花果均比迟花果大。果实呈S型生长动态,其发育明显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Stage Ⅰ)为果实膨大缓慢期,包括细胞分裂期;阶段Ⅱ(Stage Ⅱ)为快速膨大期;以及阶段Ⅲ-生长减缓期(Stage Ⅱ)。早花果果实发育的Stage Ⅰ长于迟花果,这足早花果发育期长和果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