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四川盆地典型高产小麦品种物质生产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但适宜的施氮量因品种类型及生产生态条件不同而异.本研究选择近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在长江上游区域有着广泛应用的两个典型新品种川麦104(CM104)和内麦836 (NM836),研究施氮量对其物质生产和灌浆特性的影响,以明确西南地区高产、超高产小麦群体的规律特点,为完善西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于2011~2013年在江油市大堰乡泉水村同一块田连续进行,前作水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施氮水平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CM104的绝对产量高于NM836,两个品种均在135 kg/hm2施氮量时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即已达到超高产水平(成熟期生物产量>18000 kg/hm2,籽粒产量>9000kg/hm2),与180 kg/hm2和225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拔节~开花阶段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增加施氮量利于各生育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但在135~225 kg/hm2施氮范围变幅较小,且135 kg/hm2处理在花后物质积累速率更有优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前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35 kg/hm2处理的产量形成更多的依靠花后物质生产.各阶段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以前干物质积累量与穗粒数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产量、穗数、千粒重等指标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开花阶段的物质积累量与除有效穗数外的其他因子均有显著相关性,不过与产量、穗粒数及单位面积粒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千粒重、收获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与施氮量增加千粒重下降有关.而开花期物质转移量与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氮素虽然可促进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但于籽粒灌浆不利,灌浆速率参数均呈下降趋势.NM836在渐增期和快增期的灌浆速率降幅较大,而CM104仅快增期灌浆速率降幅较大,在渐增期和缓增期降幅不明显.对于最大灌浆速率,NM836在180kg/hm2处理时即有大幅下降,而CM104在225kg/hm2才有大幅下降.施氮量也会影响籽粒灌浆时间的长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渐增期时间增加,快增期长短因处理不同而异,缓增期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从品种来看,施氮量对NM836灌浆时间的影响大于CM104.基于本试验及相关研究结果,四川盆地稻茬小麦9000 kg/hm2的产量目标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上下,不宜超过180kg/hm2,通过适宜的氮肥管理,提高花前群体质量和花后物质生产量及转运效率对于进一步提升四川盆地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探讨黄淮高产冬麦区不同灌水和施氮模式对根系发育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影响,2012-2013年以高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郑州(113°38′E, 34°47′N)和温县(112°99′E,34°92′N)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灌水(2水)和施氮(4个氨水平)的两因子裂区试验,灌水分别为自然条件下不灌水(W0)和灌2水(W2,拔节水+孕穗水),氮肥分别为0kg/hm2(N0)、180 kg
小麦是世界第一粮食作物.我国是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种植面积3.6亿亩,总产1.1亿t左右.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全省小麦面积1000万亩左右,单产200kg/亩左右,总产20~25亿kg;全省人均年消费量为140kg,占粮食消费量的42.7%,自给率仅为50%左右.我省小麦单产低而不稳,种植面积减少,原因主要是:(1)干旱缺水.(2)生产成本高,种麦效益低.(3)低温冻(冷)害、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ormonal alterations triggered in different staygreen wheat cultivars by postanthesis heat stress resulting in yield losses at harvest.In the field experim
会议
根据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长期间气象灾害频发和砂姜黑土适耕性差的特点,在系统分析近年来对小麦生长影响显著的气象因素变化趋势与弱冬性小麦品种适应性的基础上,探明了弱冬性品种在淮北地区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品种的布局调整策略,促进了淮北地区小麦生育进程与光、温、水生态资源的协调同步,发掘了弱冬性小麦品种在淮北地区的增产潜力。
为给陕西地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小偃22为对照,以西农509、西农538、西农121、西农223,普冰76、农大1108、西农815、西农3517、AD110、小偃18、西农512、西农622、陕农33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农艺性状、旗叶的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相关指标,研究各基因型小麦特征特性和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间农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
会议
[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急速下降,并且供需缺口呈日渐拉大趋势;为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小麦显得尤为重要.前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研究,但主要是随机样品,品种少,分析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而且选取样品多限于局部地区,不能代表全国小麦总体品质状况.[材料与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来自黄淮麦区的33个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小麦品种
明确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体系农田N2O排放的特性,探明各环境因子对N2O排放产生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法对N2O排放进行观测,并对影响N2O排放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次施肥后土壤均出现一次N2O排放的高峰,可见施肥是导致N2O排放的重要因素.施用氮肥能显著地促进土壤N2O排放,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情况下,土壤N2O排放总量成倍增加.在施基肥后第3或4天,各处理均出现一次
本文在利用三次多项式模型y=b0+b1x+b2x2+b3x3模拟小麦干物质积累曲线时,发现参试的1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三次多项式模型比Logistic模型拟合程度高,其结果与Jones等(1979)、蔡庆生(1991)等结果相似,采用此模型干物质积累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比值均为一个常数1.5倍,以干物质积累即时速度大于平均速度的时间点作为划分"S"型生长曲线三阶段(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中快增
[Background and Aims] Among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nitrogen (N) is the most essential nutrient for the growth, productivity, and grain quality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The aboveground
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个年度(2011-2012、2012-2013)分别在潮土(济南)和棕壤(淄博)两种土壤类型上观测了0 kg·hm-2、69 kg·hm-2、138 kg·hm-2、207 kg·hm-2、276 kg·hm-2(富氮处理)和345 kg·hm-2(富氮处理)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6 kg·hm-2范围内,各处理小麦叶面积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