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蛋白酶原Ⅱ外分泌功能转基因小鼠的制备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为研究胰腺外分泌功能生理机制和与胰腺外分泌功能相关的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筛选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分步克隆的方法,构建了弹性蛋白酶启动子调控大鼠胰蛋白酶原Ⅱ信号肽基因的质粒,命名为为PEL-Pre-EGFP.然后应用显微注射技术,将PEL-Pre-EGFP注入昆明小鼠受精卵原核内,共注射受精卵1550枚,成活的受精卵共520枚,共移植31只,有14只怀孕,共产下F0代小鼠24只.结果提取鼠尾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共7只阳性.Southemblotting检测上述PCR阳性基因组DNA,结果有1只整合.结论以上研究表明本实验已初步建立了转胰蛋白酶原Ⅱ信号肽基因的小鼠模型,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1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分组比较研究,探讨患肢抬高高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提示45°角是最佳角度,有助于疾病恢复.
本文通过60例药物中毒病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针对药物中毒对儿童造成的意外伤害,分析其原因和地域特点,提出了临床健康护理的预防对策.
本文主要研究了动物繁殖技术,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原核形成率、卵裂率、囊胚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RF胶囊对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大鼠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LN及Hyp)的影响.方法用CCl4等复合因素建立HP大鼠模型,分别予RF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治疗.对照观察药物对HP模型大鼠血清HA、PCⅢ、LN及Hyp含量的影响.结果HP模型大鼠血清HA、PCⅢ、LN及Hyp含量均明显增高.RF胶囊治疗后有明显缓解,综合疗效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RF胶囊对HP
目的对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立和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对象将武汉生研所的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改建为SPF级设施.设计原则SPF级实验动物生产饲养和实验饲养设施条件配套,人、物、动物、空气流的工艺流程合理.结果改造后的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参数符合国标要求,已取得相应的许可证.
本实验利用细胞固定化、气-液高效转化和微生物除氨等技术,应用自制除氨装置对动物饲养室内合氨空气进行除氨再利用实验,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检测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除氨装置工作良好,除氨臭效果明显.在进气量30m3/h条件下,处理模拟屏障环境实验动物饲养室的含氨空气,除氨率91.9﹪以上;处理模拟普通环境实验动物饲养室的含氨空气,除氨率85﹪以上,室内氨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14mg/m3以内.在保证标
为考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的安全性,按180mg/ml浓度进行豚鼠全身过敏性、家兔局部刺激性和家兔红细胞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80mg/ml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4:1),未见明显溶血,对家兔耳缘静脉和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反应,同时,本品在180mg/ml浓度下也无豚鼠的全身致过敏反应.
目的建立酸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豚鼠模型,观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对呼吸道的病理变化.方法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天后,取食管、气管和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豚鼠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食管上皮炎症和过度增生;气管纤毛柱状上皮明显增生,腺体增生、肥大,炎症细胞浸润;肺为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质增宽,形成异物肉芽肿.结论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粘膜、气管和肺的损伤,其损伤的程度较轻.
根据痘病毒A-型包涵体蛋白基因序列合成一对特异引物,建立了能有效区别不同类型痘病毒的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株新分离的鼠痘病毒进行了鉴定,证明该病毒属于鼠脱脚病痘病毒.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毒侵害小鼠体内的主要实质器官,引起肝、脾、肺、肾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模型.方法ICR小鼠通过鼻腔接种H4N1禽流感病毒,观察其接毒后的症状、体征、体重和体温的变化;接毒后每天取血和进行器官取材,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用血凝实验的方法检测从器官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病毒,并观察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通过鼻腔接种H5N1禽流感病毒而受感染的ICR小鼠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其活动明显减少,反应性差,体温和体重快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