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mTOR通路对HIF-1α的调控在微波辐射致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靶点研究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中青年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微波辐射引发的健康威胁备受关注.脑是微波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靶部位,而线粒体是最早累及的细胞器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微波辐射致神经元线粒体损伤的模型,发现微波辐射后神经细胞中HIF-1α表达增加,其激活可改善线粒体功能.但微波辐射后HIF-1α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调控机制未明,作用靶点不清.Akt/mTOR通路是一条与HIF-1α蛋白表达和增强HIF-1稳定性密切相关的信号途径.因此,研究Akt/mTOR通路对HIF-1α的调控在微波辐射致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及靶点,将为深入研究微波辐射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新靶标和思路.方法: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NGF诱导的PC12细胞,辐射时间为6min.假辐射组置于辐射盒内和辐射台上,不予辐射.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HIF-1α的表达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Akt通路的信号分子(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变化;通过LY294002干预Akt表达和Rapamycin干预mTOR表达,检测HIF-1α的表达改变;通过构建并转染HIF-1α过表达和沉默质粒,观察线粒体功能变化,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限速酶编码基因COX Ⅰ和Ⅳ-1、Ⅳ-2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中5-脂氧合酶(5-LOX)对4-氨基联苯(4-ABP)所致氧化应激及DNA甲基化状态改变的作用,为5-LOX介导外源化学物氧化活化的机制和4-氨基联苯致癌机制提供新的依据,并验证RNA干扰技术对5-LOX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5-LOX基因沉默细胞(5-LOXshRNA-HBE)稳定株中ALOX5基因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4-ABP(0、5
会议
目的:多氯联苯(PCBs)是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显示,PCBs与人群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有关.PCBs有206种同系物,但不同类型的PCBs与糖尿病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人群血清PCBs的含量与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试图评价和筛选与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更为显著的PCBs类型,为该物质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纳入苏北、苏中部分社区居民1758人,
会议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苯并(a)芘对大鼠肝脏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研究苯并(a)芘毒性及其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橄榄油)、低剂量组(1mg/kg)、中剂量组(2.5mg/kg)、高剂量组(6.25mg/kg),经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注射5天,连续3周.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
会议
目的:探讨lncRNA在PM2.5急性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过程中的表达改变及功能作用.方法:采集广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并做成分分析,以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急性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通过lncRNA表达谱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RNAi方法验证所筛选的差异基因的功能作用.结果: PM2.
会议
目的: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和职业毒物,其在毒性敏感性方面存在种属差异,但在毒理学常用模式动物小鼠中是否存在品系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常用近交系品系小鼠C57BL/6 (B6)和129X1/SvJ (129)对急性砷毒性易感性和砷代谢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砷的毒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材料和方法: 采用鼠龄8-12周的雄性B6和129小鼠(体重20-25克),随机将动物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6小时处
目的:在前期纳米二氧化钛对RAW264.7细胞miRNAs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与纳米二氧化钛毒性密切相关的miR-29b开展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方法 应用100 μ g/ml 21nm纳米二氧化钛对RAW264.7细胞染毒后,运用qRT-PCR检测miR-29b的表达量,和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IANA-mirPath对miR-29b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经转染mi
目的:人暴露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 m的颗粒物质(PM2.5)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并伴随凋亡、自噬等生物过程的发生,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探讨在细胞水平, PM2.5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自噬等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将状态良好的HBE细胞种入六孔板,当细胞密度达到50%至70%时分组进行染毒:阴性对照组(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阳性对照组(含500nmol/ml雷帕霉素和1
目的:探讨1.0 μmol/L亚砷酸钠长期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致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内质网凋亡通路相关蛋白在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以实验室前期建立的HBE、HaCaT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随着染毒代数的增加, CHOP的蛋白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JN
目的:探讨Nrf2-NQO1信号通路在砷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恶性转化中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以1.0 μ mol/L亚砷酸钠长期染毒HBE细胞,43代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采用RNA干扰技术分别降低恶性转化细胞中Nrf2和NQO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NQO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过氧化氢对HtBE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法检测顺铂对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