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膏方用药特点

来源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医学以其实用性扎根于民间,融入百姓生活,在养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岭南膏方的配制,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岭南天气善变,瞬息之间,仿若换季。而膏方服用的时间较长,为避免燥热上火或滞腻脾胃等不良反应,膏方的主要药物组成应以药味平和,取道中庸为佳。不可为求速效,或耽于贵重药材,而妄投大温大热,或过于滋腻之品。若用药不当,或患者病情变化,服用膏方后出现咽干、口糜、面部痊疮,或烦躁失眠等,应暂停服用,而改用汤剂调理,待燥热之征平复,再用膏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清代医家叶天士的降气法思想,总结其降气法在治疗脾胃病中应用之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内容,对相关论述及病例进行分析与归纳,阐述其降气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结果:叶氏在治疗脾胃病时不泥降气一法,常与他法合而为用:胃阳虚弱呕吐之时用温阳降气法,胃阴不足气逆之时用益阴降气法,肝气亢盛犯胃之时用调肝降气法,脾胃不和诸症用苦辛泄降法.结论:叶氏对降气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极具特色
因膏脂的生成及转化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饮食不节或劳逸失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脾的运化,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基本病机,近年来对高脂血症从脾进行论治的文献相对较多,认识也有趋同性,探讨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的研究状况将有利于理清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思路.
作者研读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认为仲景对脾胃(胃气)的重视足可垂范后世.本文从仲景保胃气思想在治法方药中的体现,重视保胃气在疾病康复和防止复发中的重要性,胃气的有无影响疾病的转归,补胃气治虚劳四个方面对仲景的保胃气思想进行了阐述.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是明末慕名医家缪希雍的医学著作之一,该书汇集了缪氏学术观点、心得体会、所用效方及临床验案等.该书卷三中的一则病案,充分表达了缪氏的滋脾有方、阴虚无骤补以及治病活法,不宜拘滞的学术观点.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强调“治病全在活法,不宜拘滞。”脾虽为阴脏,且为阴中之至阴,脾又喜燥恶润,但治疗上仍须重视脾阴。用药方面,甘寒滋润益阴之品有益于脾。在用甘寒补益之品的同时,必须注意滋
钟一棠主任中医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80年,以擅治内科疑难重证著称.钟老推崇李东垣之《脾胃论》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本文从治病当先溯本逐源;调气当与补气并重;清胃当知护胃安中3个方面对钟老治疗脾胃病经验作了探述.
文中介绍了柴葛连梅汤临证举例随证加减变化治疗慢性泄泻,阐述其病因病机及疗效.内经称本病为洞泄、注下、后泄等,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全面阐述,明确指出风、寒、湿、热、情志均可引起本病,急性泄泻与湿盛密切相关,慢性者多责之肝、脾、肾。脾主升清,喜燥恶湿,脾虚、脾之升清功能不佳,不能化湿则发病;肝辱脾致脾正常升清功能受损则发病;脾阳依赖肾阳,肾阳虚损,命门火衰致脾阳受损,脾胃腐熟食物功能受损亦发病。治疗
孕妇在分娩后月内或百日内,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时因耗气伤血,元气不足,虚证居多。气为血帅,元气既虚,运行无力,不免瘀滞为患,故有产后“多虚多淤”之症。产后病治疗方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如开郁无过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不宜过用温燥,清热不宣过用寒凉.此皆属治疗产后病之要着.
文中介绍了岭南罗氏妇科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理论基础及诊疗特色(病因病机、治疗思路、治疗原则、治疗特色)。
文中介绍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致癌机制,因而及时清除HPV病毒是防治宫颈癌重要途径。目前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激光、冷冻、电凝、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中医药(保妇康栓)、干扰(免疫增强剂)、抗HPV生物蛋白敷料等药物治疗;局部切除(LEEP、锥切)等手术治疗。
中医流派是以名医群体及其传承者为主体,以学术主张为内涵,因学术有专攻,治法有特效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流传。岭南医学是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医学流派。对于癓瘕、不孕,主张攻补兼施,慎用大攻大补、大热大寒之峻药,善用南药、海药,中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