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发展趋势展望

来源 :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j108580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发展状况、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认为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以及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是该类材料今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利用凝胶注模方法制得了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详细研究了固含量、分散剂、球磨时间对氧化锆料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中性分散剂JA282成功制备出了体积含量高达55﹪,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ZrO(3Y)陶瓷水基料浆;随料浆固含量的降低,ZrO(3Y)陶瓷水基料浆"剪切增厚"的临界剪切速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料浆的粘度首先是降低,随后出现一个平台区域,如果球磨时间继续延长,料浆的
以部分稳定氧化锆(PSZ)为材料,采用胶态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光纤连接器用氧化锆陶瓷插针,并对获得的坯体特性进行了表征.
对表面活性剂在采用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时,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对粉体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分散剂时,可获得颗粒呈近球形的纳米氧化锆粉体,且粉体分散性良好.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反应产物表面的吸附,形成有机高分子保护膜,从而阻止了沉淀粒子之间的缔合,有效防止和减少了最终粉体颗粒间的团聚,
对Ti(CN)-(Ni-Co)-MoC-CrC金属陶瓷热压烧结工艺研究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不利于抑制晶粒长大;1450℃烧结的金属陶瓷穿晶断裂面上存在利于增韧的弯曲解理纹路;1450℃烧结,30min保温的热压烧结材料晶粒最细,穿晶断裂面上的解理纹路最多以及沿晶断裂面弯曲,因而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
分别选取Ni的二元氧化物(NiO,NiO和Al粉为原料,通过自蔓延反应合成了NiAlO尖晶石.通过不同原料配比燃烧反应产物的X光衍射分析,证明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会得到不同产物.试验得出了2种氧化物与Al的最佳原料配比,即当NiO/Al比小于1.5:1或当NiO/Al比小于0.5:1时反应产物为AlO.用扫描电镜对燃烧合成产物进行的观察表明:生成的NiAlO尖晶石晶粒比较大,局部已经烧结在一起,这
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在平面基材上合成了金属陶瓷涂层.利用铝热反应产物Cr与Fe在高温下易于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特性来提高涂层的润湿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是由碳化铬,σ- Fe-Cr为主相,同时还有少量AIN所组成的多相体系.涂层横截面形貌观察分析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热震实验也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该试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金属陶瓷涂
热液合成的刚玉微粉,可用于电工绝缘材料和快速低熔点玻璃粉粘结剂制造.通过特定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液合成刚玉微粉具有良好使用性能.
介绍了1种新的流延成型工艺.介绍了成型的原理;研究了分散剂对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乳胶对浆料流变特性和坯体强度的影响;利用Ca(IO)的溶解度随着温度显著提高的特点,实现了对凝胶反应的控制,获得了高质量的流延坯片.
以水/环己烷/Triton-100/正己醇油包水型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器中增溶的锆盐和沉淀剂发生反应,制备球形超细氧化锆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的锆盐浓度、煅烧温度以及后处理方法等对粉体的最终性能有较大影响.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激光散射法颗粒度测试、XRD物相分析、SEM形貌观察等.
为了解决在空气中凝胶注模成型得到的坯体表面裂纹和剥落现象,通常情况下,陶瓷注凝胶注模成型必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本研究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聚合物(4.4﹪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1.3﹪聚乙醇PEG,2.8﹪聚丙烯酰胺PAM或0.8﹪聚氧化乙烯PEO,质量分数)到陶瓷悬浮体中可以消除在空气中凝胶注模成型的坯体的表面裂纹和剥落现象.研究和分析了聚合物对AlO粉末在水中的表面特性和AlO悬浮体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