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来源 :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早期(7天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炎性因子的变化,我们拟对CEA术后损伤血管的修复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在本院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CD45+、VEGFR-2+及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观察患者CEA术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较术前的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的促炎性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及VEGF的浓度。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第1天、第3天外周血中的EPC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而在对照组,术后第1、3、7天,外周血中EPCs均较术前增高(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点的EPCs水平明显高于CEA手术组(P<0.05)。CEA手术组和对照组的VEGF水平在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7天维持在较高水平,CEA手术组术后各时点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发生一过性降低,可能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被大量招募至损伤血管处有关,并且存在炎性因子的失衡,如果应用药物或其他疗法增加CEA术后早期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弥补EPCs的一过性降低,促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层尽快恢复,并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分泌,则有望成为预防CEA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亟须构建一套逻辑清晰、系统完备、实践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本文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分析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剖析了管理中尚存在资源投入缺乏有效整合、过程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成果分配中缺乏有力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概念内涵与系统构成,并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具体划分为创新要素投入系统、创新过程管理系统与创新成果分配系统。
学位
热痹临床常以发烧、关节剧疼、皮下淤血、鼻衄为主证,若久病不已或失洽误治,病益于内,侵犯心君,则现心悸、呼吸喘促、脉细涩或结代等证。其特点为邪在关节而伤在心脉,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感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湿性心脏病相类似。一、热痹的病因、病机痹,闭也,即闭塞不通、气血淤滞之意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体"的同时,能够体悟"德"、提高"智"、感受"美",从而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进一步升华。为此,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有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提升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