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载体的生物反应器优化氧合参数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构建性能优良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高密度培养细胞的基础上,关键在于为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的溶解氧浓度(DO)、pH值和温度.其中溶解氧浓度对细胞生长尤为重要并且控制难度大.所以为改善细胞缺氧环境,采用氧载体增强供氧的方式提高氧合速率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在全氟化碳氧载体乳化剂制备完成之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氧载体的需求量以及引入氧载体后,通过对生物反应器基质流速、氧气源压强等参数的调节,测定了不同运行参数下的氧合速率.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源压强的变化对氧合效果影响较小。由于氧合器的氧合面积为0.7m2 ,氧合速率很大,所以当氧气源压强变化,气体流速保持一定时,氧合效果几乎保持一定。当液体循环速度为50ml/min时,曲线爬升速度较慢,氧合效率低;当循环速度上升至120ml/min时,氧合效率达到最高;循环速度继续上升时,氧合效率基本不变。当氧载体体积分数为30%,氧气源压强为O.1MPa,液体流速为120ml/min时,氧合效率最高,可以满足高密度细胞培养时的需氧率。结论:氧载体乳化剂的引入对氧合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相信随着全氟化碳氧载体制备和应用的日趋成熟,人工肝反应器中高密度培养的细胞供氧问题将得到解决,这也为改善生物人工肝治疗效果打下了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检查、血清标志检查、影像学检查,介绍了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并探讨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最后结合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可逆性研究,探讨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逆转的途径:1.控制原发病;2.抑制星状细胞活化;3.抑制ECM生成ECM生成,是由相关基因转录,形成mRNA;4.促进肝纤维化降解。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与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98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通过PCR法扩增病毒聚合酶有关的基因片段进行耐药检测,观察组不接受治疗.结果:治疗组的49例患者的生存时间是(34.33±27.98)个月,明显长于观察组(27.56±25.21)个月。观察组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2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确诊的15例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SBP)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54-80岁,平均68.6岁,2型糖尿病史3-15年,7例为乙肝后肝硬化,3例为丙肝后肝硬化,1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特点,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在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对90例慢性丙肝携带者开展研究。结果:90例慢性丙肝携带者体质类型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从低到高分布。80%人出现复合体质,复合体质出现的频率从低到高依次为特禀质、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
本文着重阐述了肝衰竭的各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液/浆灌流、透析吸附及吸附滤过、血浆置换等的机理、应用及疗效,并分析了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得出对于NASH诊断有意义的结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06例患者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的N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统计完全的152例NASH患者计算BMI,结果表明26例(17.1%)体重正常,29例(19.1%)超重,72例(47.4%)Ⅰ度肥胖,25例(16.4
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剂量递增外周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1年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1)静脉途径输注hUCMSCs是安全的,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输注后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肾功能等均无异常,本研究最大耐受剂量为2×108个/次;(2)20例患者共观察到516次AE,AE发生频次不随细胞剂量增加而增多,共观察到SAE21起,仅1例
目的:建立新的原位检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方法,探讨cccDNA在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及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HBV感染患者病理检测剩余肝组织,包括14例慢性乙肝、4例肝硬化和l7例肝细胞癌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将患者肝组织样本固定,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酶)消化后,设计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资料,介绍了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分类,并探讨了该病的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验证。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 (TS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设TSA处理组及对照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HDACl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增殖减慢,形态改变,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同一浓度下,24h的抑制效果最佳(23.13±1.0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