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海南原鸡神秘的面纱

来源 :第七届湘、鄂、赣、粤、桂五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除海南岛,广东、广西、云南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由于对野生原鸡生态研究的不多,特别是对海南原鸡研究更少.2009年以前,对海南原鸡还没有专题研究论文发表,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了解的甚少.2006年,我们在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招引、野外观察等方法对原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生态学研究.从而逐步揭开了海南原鸡的神秘面纱.形态 由于原鸡性机敏、胆怯、警觉性极高,很善于藏匿.在野外观察时“只听原鸡鸣,难见原鸡形”,说明原鸡的警觉性极强,看清楚原鸡的形态比较难.所以,原鸡长相如何,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一些文献描述海南原鸡的耳垂是红色的,我们所看见的是白色的.另外,原鸡的尾羽只有两条中央尾羽特别长,末端逐渐向下弯曲,形成弯刀状.其余的尾羽并不很长,而且尾端较平齐.可是在有些文献的画图中,将原鸡的尾羽画成家鸡的尾羽,这与原鸡的尾羽完全不同.夜栖在大田自然保护区,原鸡喜欢在落叶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灌木草地等环境夜栖.原鸡喜欢在较高乔木的树冠层的侧枝上过夜,大多是几只在同一棵树上或在附近几棵树上过夜.厚皮树、小刺竹等是原鸡较喜欢选择的夜栖树种.原鸡在天傍黑时上树,清早从树上下到地面.白天主要在地上活动,有时也会上树采食或休息巢址大田地区原鸡巢址选择在落叶季雨林、有刺灌丛、灌木草丛及人工草地环境,巢址建在地面,隐蔽于灌木丛下或密集的草丛下,巢近于圆形,很简陋,稍有凹陷,垫以少许草本或木本茎叶.巢址的隐蔽性较强,但其周边的环境却比较开阔.繁殖原鸡每年2-7月繁殖,是否延长有待于继续观察.在繁殖期雄性整天呜叫不止.原鸡是一雄多雌婚配制度,由雌鸟孵化.在野外观察得到一窝的孵化时间是19天.每窝有4-9枚卵不等.雏鸡出壳时间非常集中,多在夜间出壳,出壳后母鸡会带领雏鸡离开巢区.每年是否繁殖2次,有待今后继续观察.食性原鸡的食性及采食行为与家鸡相似.食性比较广泛,各种植物的茎、叶、花、芽、果实、种子及昆虫、土壤动物等都是原鸡采食对象,尤其喜欢吃竹米、柱花草种子及稻谷.采食行为似家鸡,经常用爪扒开落叶层或土表进行啄食.沙浴原鸡具有沙浴的习性,尤其是在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季节,经常可以看见原鸡沙浴的痕迹.原鸡也特别喜欢利用火烧迹地有草木灰的沙地进行沙浴.天敌在大田保护区,原鸡的主要天敌是蟒蛇、猛禽类,如,黑翅鸢、赤腹鹰、褐耳鹰、雀鹰等都是原鸡的天敌.作者曾目睹过黑翅鸢捕食原鸡的案例.
其他文献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从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目前已经扩散到自然水体.2011年1月-2011年12月逐月在东江上游、中游、下游的罗阳、古竹和老隆江段共采集尼罗罗非鱼样本1035尾.尼罗罗非鱼样本的性比♀∶♂=1.14∶1.00.雌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120mm,体质量73.5g,当年个体(0+龄)即可达到性成熟.尼罗罗非鱼属于多次产卵类型,在东江的繁殖期约为5-
Invasion by nonindigenous speci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second only to loss of habitat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s a threat to global biodiversity.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nonindigenous species i
我国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纵横分布,航道总里程30000km以上,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条件.目前研究内陆航运对鱼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然而作为世界内陆水运航道最集中地区之一的中国,我国内河航运的研究尚处于借鉴国外航运经验促进国内内河航运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少数研究报道了内河航运枢纽建设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缺乏内河航运过程中对鱼类的影响报道.本研究通过野外现场调查东苕溪中下游内河航运对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通过盐度渐变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5、20、40)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5处理组,幼鱼鳃中氯细胞的数量最少,细胞顶端存在很浅的顶隐窝,细胞内网管系统比较发达,线粒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但内脊丰富;盐度20处理组,幼鱼鳃中氯细胞的数量较之盐度5处理组没有明显变化,细胞顶隐窝明显加深,但开口较小,细
通过盐度骤变、盐度渐变和温度骤变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0、5、10、15、20、25、30、35、40)和不同温度(15℃、16℃、18℃、21℃、24.6℃、27℃、30℃、33℃、36℃)处理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存活和窒息点的影响,并建立盐度(S)、温度(t)和卵形鲳鲹幼鱼窒息点(DAP)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盐度骤变实验中,盐度0处理组48h平均存活率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作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由于偷猎和栖息地的恶化,鳄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到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鳄蜥,采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鳄蜥的损伤。本实验采用无损伤采样法采集鳄蜥口腔粘液。用试剂盒提取鳄蜥口腔粘液DNA与从鳄蜥标本组织中提取的DNA一起用同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非损伤性方法提取的DNA与从组织提取
选择一龄乌龟291只,测定了背甲长、背甲宽、甲桥长、腹甲长、腹甲宽、体高和体重共7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乌龟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真实关系,背甲长、背甲宽、体高和腹甲长对体重的
2012年7月,通过剪背鳍的标志方法以及放流重捕研究了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成鱼(26.21±3.23mm)在农田溪流和森林溪流雨季时期的短期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标志鱼背鳍在10-15d之内不会完全再生复原,且易区别,剪鳍后死亡率为0.放流第3d,4条溪流的标记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动;随着时间延长,向下游方向移动的数量比向上游方向移动的数量多,二者差异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