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稀土金属镨配合物的芴类共轭聚合物的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芴类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宽带隙、高效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子传输能力,在有机光电材料中备受关注[1]。通过共聚的方法,在聚芴聚合物的主体骨架中,引入不同的窄带隙基团或金属配合物,可以影响聚合物的光电性能,达到调节光色和改善器件性能的目的[2-6]。
其他文献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大多数高性能的窄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都表现出较低的开路电压,这大大限制了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1-3]所以,如何通过分子化学结构的调控有效的提高窄带隙聚合物的开路电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s)由于可以利用三线态激子发光使得理论内量子效达到100%,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三线态激子具有较长的寿命(≈ μs),浓度过高时容易产生浓度猝灭、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和三线态-极化子猝灭等不良影响,需要将磷光发光材料分散到主体材料中,以降低这些猝灭效应导致的能量损耗。
单分子结的电导测量常采用动态调控电极对间隔的方法,控制电极对的拉伸和闭合以控制分子结重复多次的断开与形成,来获得分子结电导台阶,并通过数学统计来确认单分子电导性质。电子在分子中的隧穿过程如何随间隔尺寸的变化而变化是单分子尺度电子输运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1]。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固态照明(SSL)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利用多色(三色以上)实现较高显色指数(CRI)的有机白光时,通常都效率较低或有明显的效率滚降[1]。归结起来,器件结构复杂、涉及材料过多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平面四方配位构型的铂(Ⅱ)配合物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波长可调、发光寿命长等优点,在发光材料、OLED、探针、细胞成像、自组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可溶性铂(Ⅱ)配合物,其发光行为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控。
如今,高效多级药物传递体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发展了一种简单方法来进行药物控释,即通过将具有氧化还原响应性的含硒高分子封装在具有pH响应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使得该复合材料具有多级响应的性质,以此来控释药物分子。
寡聚苯乙炔类分子结是分子电子学中的重要模型体系。对寡聚苯乙炔类分子结的电导进行系统研究,有望揭示出此类大共轭体系的电子输运机理。本课题组利用此前所发展的电化学辅助-机械可控裂结法[1,2],在具有微米间隔的电极对上进行电沉积,使得电极对收缩直至相连,随后将此芯片置于自行研制的机械可控裂结装置上,进行寡聚苯乙炔类分子结的制备和表征。
有机半导体单晶通常具备较高的电荷迁移性能,故其在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若要将单晶最终制为光电器件,通常需将其与其他材料复合并形成界面。但是由于单晶是质地均一的固体,我们很难在单晶的内部构筑其与客体材料的内界面。
分子电子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构筑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1.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长的共轭聚合物分子在金属表面不同于典型垂直取向分布的小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共轭聚合物分子作为电荷传输活性层的分子结.
有机光电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生物/化学/光电传感器、存储器、激光等领域[1]。动态和选择性地调控有机半导体的光电性能是目前有机电子学研究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