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腹腔镜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复位术

来源 :2007年全国首届微创小儿外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微创治疗体会和经验教训。 方法:15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均在腹腔镜下行肠旋转不良复位术,第一个trocar直视下切开置入,行Ladds术,术中充分松解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索带。 结果:本组15例手术14例获得一次成功,术后1~2天开始进食,5~7天拆线,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由于空肠近端索带分离不完善,于术后7月龄时二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腹腔镜下行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复位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出院早、瘢痕小。
其他文献
本文对器官移植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器官移植相应法规和伦理学、现代死亡学概念、脑死亡动物模型、脑死亡后自愿无偿器官捐献、我国器官移植立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肝窦内皮细胞在肝脏免疫耐受中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肝窦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肝窦内皮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肝窦内皮细胞对CD4细胞的作用、肝窦内皮细胞对C
本文对7例儿童白血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进行了临床分析。文章认为:当白血病患儿出现发热、咳喘、呼吸困难,又难以其他原因解释,应警惕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X线平片
近年来,由于细菌获得性耐药机制的迅速发展,细菌耐药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某些菌在同一细菌体内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本文对260份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
本对采用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无论在退热、肺部罗音消失还是胸片阴影吸收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不
本文对某 基层医院2006年度ICU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了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笔者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我院,经病理和或微生物学检查以及临床资料证实的184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动眼、滑车、外展等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在神经系统发生疾病时,常常受到影响,不少患者往往由于首先发现眼球运动的障碍,因而才发现其神经系统的原发疾病。因此,利用对眼球运动的检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视神经头部水肿进行了探讨: 一、视神经头部的解剖  二、视神经乳头的血供 三、视神经乳头的正常形态 四、假性视神经乳头水肿 五
随着新型VP分流管的研制成功并大量应用于临床,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一种常规方法。但与剖腹手术和分流管相关的腹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