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文明旅游“双创”基地建设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业态变化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走出传统模式,大胆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才能应对经济发展及旅游行业变化带来的全新挑战.提出以高校文明旅游“双创”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究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新路径.
其他文献
拥有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中国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20多年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虽然近年来部分指标有所回升,但视力不良率增加、身体素质下降、农村学生肥胖率上升等问题依然严峻.本研究在重庆市
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家庭以及自身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每周5天在校的中小学生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因此,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运动负荷的调控是体育课高质、有效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关注并重视学生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在一定时间内,机体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工作量.它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中,运动强度是关键问题.体育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上海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需求,改变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从2012年开始,制订了小学至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整体方案——义务教育体育多项化(即小学体育兴趣化、中学体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议,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肥胖及超重人群的慢性病变.随着运动代谢学的发展,国内外已经将有氧运动与AET配合作为减重的重要措施.骨骼肌的能量消耗可以进一步优化人体脂肪代谢平衡.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氧运动与肥胖人群代谢指标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有氧运动对肥胖汉族女大学生体成分及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干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中国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以及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目前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家长都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忽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而中央7号文件强调,体育锻炼参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因此,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
四川传媒学院围绕“互联网”+“传媒”对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依据“产教融合”理念重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贯通模式、打造促进人才培养升级的教学资源综合体,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突破和创新,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升了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取得显著人才培养成效,推进
服务地方是高校的功能属性,更是高校的价值追求.分析了校地深度融合的动因、民办本科院校校地融合的问题,以四川工商学院实施四个融入(即融入眉山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人才培养、融入三苏文化产业、融入科教精准扶贫),助推转型发展的实践为例,探索民办高校真正融入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西安航空学院通过走“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产业发展,在实践育人导向下探索出创新创业“平台+团队+项目”的教育模式,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常州工学院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生源构成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构建了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四纵四横”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育人路径的多样化,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课内外有机协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金过程.建立了“两多两全”的学业指导体系,推进“指导途径的多样化、指导人员的
地方大学是创造、传播知识和技术的重要主体,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培养基地.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地方大学的社会功能表现为促进社会经济创新发展.地方大学只有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才能承担起地方大学的使命,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