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长6段油田开发中CO2的运移-逸散特征

来源 :第八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 驱油是一种重要的CO2 地质封存方式,注入的CO2 流体在储层中发生运移聚集可引发盖层的破裂和运移出储层边界从而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因此对其运移特征的研究及其泄漏风险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渤南洼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洼陷南北长约26 km,东西宽约23km,面积约600km2,是沾化凹陷中富油且整体超压的洼陷,超压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段(Es3)和
  沧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凹陷之一,在复式油气聚集带等理论的指导下,已发现枣园、王官屯等7 个常规油田。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加剧和开采技术进步,致密油逐渐成为勘探
会议
  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封盖条件,断裂作为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之一,两者联合控制着油气在含油气盆地内分布层位和区域。为了定量模拟歧口凹陷油气沿断裂突破盖层聚集成藏的
会议
  断层活动产生位移,进而通过下部卷入断层的最新地层和未被切断的上覆最老地层来确定断层活动时期,在现今地震剖面上主要反映在断层的穿层性上。以往普遍认为断至T06 地震反
  近年来,油田勘探中发现油源断裂两盘同一砂体或同一盘不同砂体之间含油性差别很大,给油藏评价及生产井位部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查明断裂和砂体不同耦合关系下油气由断裂
会议
  油气二次运移是取决于运移动力和运移通道阻力之间定量关系的非均一过程,决定了常规油气藏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前人在运移动力方面的定量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对于断层、输导层
  非均质性是储层的本质属性,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尺度都普遍存在(Weber,1986)。储集层内广泛存在的非渗透层或特低渗层往往构成了流体流动的封隔边界,致密隔夹层的空间分布
  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测井数据进行压实研究时,烃源岩层系内高丰度有机质导致的声波时差异常高值不能客观反映地层孔隙度的变化,定量研究有机质对压实曲线的影响才能减小压实研
  富台地区位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西部,下古生界奥陶-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潜山发现了超过2600 余万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前人的油源对比表明,下古生界油气主要来自古潜山之上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三面临凹(玛湖、盆1 井西、沙湾),三个凹陷内均有已成熟的三套烃源岩(佳木河组、风城组、下乌尔禾组),油气源十分丰富,且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二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