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与“升降级”:框架的自我选择与服务包定制决策

来源 :《营销科学学报》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ss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选项框架效应的以往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只关注了直接把决策者安排到某一个固定框架时的产品定制决策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已经表述好的固定框架,在哪一种“定制框架”下完成产品/服务的定制完全可以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本研究通过以移动通信服务和旅游服务定制为背景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定制框架的自我选择对消费者服务包定制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选择通过“加法”和“升级”的方式来进行服务套餐定制的被试者数量要显著多于选择“减法”和“降级”的被试者;2)即便定制框架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它依然会对消费者随后的服务定制过程中的选择行为产生影响,选择在“减法”和“降级”框架下完成定制的被试者,定制出的服务套餐价格更高。3)选择“减法”和“降级”定制的消费者完成整个定制决策要花费更多时间,但在决策满意度方面,却与选择“加法”、“升级”的消费者没有显著差异。4)对价格的关注、实现控制、避免由删除或降级而带来的矛盾情绪是消费者选择“加法”和“升级”定制框架的主要理由,而选择“减法”和“降级”定制框架的消费者更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服务质量和效用的关注。作者讨论了上述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模拟式启发过程的研究发现,个体在经历效价相反的事件时会产生反事实思维。这些反事实思维会使个体的决策产生偏差。同样,启动效应可以通过引起一致性的联想,使人们在之后的行为中趋向于一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一个2×3的实验来说明,在反事实思维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启动效应改变顾客的预期,使其对下次交易的参考点发生位移,从而影响顾客最终的购买意愿。结果显示:相同的启动框架可以和服务的成功与否共同差异化影响顾
本文用产品组合、价格意识、便利导向、冲动购买倾向和感知时间压力为主要研究构面,探索消费者交叉购物行为的前因。以成都市家庭为实证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组合、便利导向和冲动购买倾向对超市光顾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价格意识和感知时间压力对专业店光顾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并未得出产品组合对专业店光顾的影响关系。
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时代。一个新产品成功的进入市场后并不意味着就取得了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新产品能否成功的吸引消费者重复购买,其关键在于消费者拥有良好的体验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消费者体验质量安全的指标体系,基于相关的体验质量理论提出了3个体验质量安全主体,包含12个维度,49个指标的体验质量安全量表,通
本文探索媒介物最大化的发生机制。分析媒介物的性质,引入调节聚焦变量,开展两个实验研究,以比较媒介物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性质的媒介物,改变了促进聚焦被试的选择,并产生媒介物最大化。而此类媒介物对预防聚焦被试无影响。本文建议未来研究需要探索“安全”性质的媒介物只对预防聚焦个体产生媒介物最大化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工作努力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态和行为上的变化,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和最高支付意愿的变化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实验,本研究发现工作努力会降低人们的价格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最高愿意支付价格。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实用品,努力对于人们对享乐品的最高愿意支付价格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还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实际意义和局限性。
企业在销售产品时经常对多个产品进行捆绑销售,这时企业究竟该如何进行捆绑销售产品的定价是一个对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前人的研究对于产品捆绑销售时哪种定价策略(统合定价或者分离定价)更有效分歧很大。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产品种类(享乐品或者实用品)对不同定价策略的有效性影响很大。通过两个实验,本研究发现产品类别和定价策略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捆绑销售产品的可能性以及购买决策的满意度
许多过去探讨服务接触的文献仅单从顾客角度或是服务人员的角度来了解员工服务或顾客行为对服务接触影响,而忽略服务接触中顾客与服务人员的互动本质以及双方同时对彼此行为与心理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本篇研究引用平衡理论并探讨服务接触中四个重要的概念来研究服务参与者的心理与行为互动变化,此四个概念即偏好交易型式、人际喜好、互动质量、互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二个情境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且假设均获得统计上显著支
制造业服务扩展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U型关系特征,作者通过我国15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存我国制造业服务扩展处于较低水平下,服务扩展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进一步,我们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从公司和行业两个层面埘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层面的资源充足率和市场份额影响为负或者不显著,在行业层面的行业增长率呈现正相关、行业竞争程度呈现负相关,最后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情感性劳动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表面表演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深层表演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面情感会部分中介顾客不公平对员工深层表演行为的影响。而员工的换位思考能力则会调节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负面情感的影响强度。
基于归因理论视角探讨了顾客对供应链其他成员服务失误的反应。发现顾客倾向于将供应链其他成员的运营系统失误归因于核心服务提供者,而将员工自主性行为失误归因于供应链其他成员。对核心服务提供者的失误责任归因及可控性归因程度越高,顾客满意度和再惠顾意愿就越低;失误稳定性归因程度越高,顾客满意度和再惠顾意愿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