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干流洪水、枯水评估及预测和对策建议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枯水、洪水)历史规律和典型枯水年、洪水年成因.计算和分析了其与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面雨量的相关性.统计和分析了其与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等的关系.利用方差周期方法、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2004-2013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及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月面雨量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建立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趋势综合预测方法,并得出2004-2013年预测值.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2003年10月10日夜间发生在沧州地区的秋季大暴雨过程,通过对影响系统、触发机制、稳定度以及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中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冷锋是暴雨的触发机制;此次降水过程前后大气层结一直稳定,中性层结深厚,属于稳定型降水;能量积聚小于夏季,但是高低空急流较强,所配合物理量不小于夏季,表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很好的水汽及动力条件;另外冷空气势力强盛,使东风维持,对暴
本文分析了1998年7月20日到2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其间的暴雨过程,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对应时期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相应时期内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涡层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夏季风输送大量水汽至我国东部,形成大范围降水,雨带由华南,经长江流域而至华北.加之夏季热带辐合带活跃,台风不断发生,影响我国并带来雨水,这些有时会引发暴雨,甚至大暴雨,是一种重要的灾害天气系统.其中致洪暴雨的影响尤盛.本文主要对暴雨和洪灾等的相关事项进行了研究.
地表水通过与蒸散、大气水汽传输、降水的形式,对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再分布其者关键的作用.水在大气和陆面之间的迅速循环,以及植被和土壤对这一循环起着的控制作用,突出强调了水分循环对全球能量传输的重要性.为了研究地表水的循环过程,以便利用水量平衡检验陆面过程模式;探讨采用遥感资料表征地表覆盖的不均匀性,及不均匀性对地表水分量的影响,进而对气候的影响.本文利用1992至2001年10年逐日降水、气温、湿度、
华南是我国暴雨的多发区,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实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天气过程以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强烈的低空急流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供应机制,边界层辐合风场为暴雨提供了启动机制;另外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大的螺旋度都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条件.对螺旋度的诊断分析得到400hpa螺旋度分布对暴雨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利用η坐标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以2003年6月22日鄂东地区大暴雨过程为例,对不同模式地形条件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湖北省中尺度地形对鄂东大暴雨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薯阜山和大别山的中尺度地形对鄂东暴雨有重要影响,中尺度地形作用既可影响鄂东暴雨的强度,又可影响大暴雨的落区,暮阜山和大别山地形的共同作用能决定大暴雨的强度乃至落区.(2)大别山地形对鄂东暴雨的影响主要
本文简要描述了短期水文预报现状,归纳了流域水文短期预报模型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的构建技术把数值水文模型分为黑箱模型、概念模型、分布模型三类,并分别进行了简述,以期让有兴趣的气象工作者能对水文预报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分析了水文气象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简要介绍了水文气象短期内的几个研究方向.最后根据水文模型的进展情况和水文业务预报现状提出了水文预报对气象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需求
利用双重嵌套的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成功地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诸城特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是在弱冷空气侵入台风低压环流,热带辐合带北伸的形势下形成的;倾斜涡度发展是特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产生、发展的重要机制,鲁东南有利的地形对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台风低压倒槽顶部的强辐合作
针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投入应用,自动气象站网初步形成,本地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日益丰富,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形势,讨论了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为核心,多种资料相结合,在省级气象部门业务环境下,短时预报的具体特点和特殊要求.结果表明资料种类多、数据量大、运行周期短、可扩充要求高是其基本特征.以建立迅捷、高效业务短时预报系统为目的,分析了设计需求、开发策略.通过减少时间支出、实现资料的
本文根据三峡水库坝区周边10个气象站(考察站)1992~2002年间1~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先用比值法将短期考察资料延长,再通过对比、回归等方法,客观分析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量、暴雨日数等指标随时间(年内、年际)和地形(高度、坡向)的变化规律,揭示出:三峡坝区具有冬干、夏雨、秋雨明显、近年降水逐渐增多等特点;与武汉相比,有降雨日多但降水量、暴雨日及大暴雨日少的特点;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量、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