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了pH值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交替范围为5.0-9.5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好。与其它不同制备方法相比,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和耐热性,耐热后活性保留率达88﹪,比其它催化剂高8-20﹪,而且耐热后活性还高于其它催化剂的初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吸附法从抽余油分离装置(正己烷含量约为60﹪)中分离高纯度正己烷工艺进行初步的研究。测定正己烷在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量,考察液固比和吸附温度对不同分子筛吸附性能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为2,吸附温度50℃时,分子筛对抽余油吸附量可达26%,对正己烷的选择性可达90%。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Au/Fe2O3 和Au/Zeolites,首先对催化剂Au/5AZeolites 进行了TEM 表征,以O2 为氧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上环己烷氧化的反应性能. 然后以O2 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和环己醇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Au/5A Zeolites 金颗粒孤立分布在
重视以周期性法向力为强化传递过程的动力源,强调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是压力脉动固体发酵新技术设计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在自行设计的20m3 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生物反应器上进行了大量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工业发酵试验。过程控制与分析结果证明,控制物料温度、水份含量以及减少料温与气温的梯度是发酵控制的关键。影响发酵产物效价的主要因素是物料内部生物热的有效释放和体系中的温度控制,其核心是对数生长末期几小时内的
转氨酶是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反应体系中的关键酶,本实验以合成培养基作为研究工具,运用“单一组分缺失法”研究了18 种L型氨基酸,11种维生素,8种微量元素,4种嘌呤与嘧啶对大肠杆菌A5发酵产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L-甲硫氨酸对大肠杆菌A5 的生长与产酶影响最大,L-缬氨酸、L-异亮氨酸与L-谷氨酸则分别对菌体生长和酶转化得率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适于菌体生长与产酶
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一种Ti/TiO2 电极并用于富里酸的氧化降解,对电极表面的TiO2 膜形貌和晶体结构性质采用扫描电镜和X 射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控制实验条件下,锐钛矿型TiO2 是其主要结晶形态。另外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光电催化降解富里酸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如:阳极偏电压、电解质(K2S2O8)浓度、pH 值。其中pH 值、K2S2O8 浓度和偏电压的高、低水平分别为0
本文确立的化工工艺过程绿色饱和度及其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评价化工工艺过程本身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可定量评价过程原料和能源的洁净程度。本文通过对乙基麦芽酚副产镁浆回收工艺绿色化过程的实例分析说明,绿色饱和度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工艺技术、原料和能源等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工艺过程绿色化进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为实现工艺过程的绿色化,而必须进行重点改造,或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的工艺研究目标。
将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 用于气-液流动体系中气泡大小分布的计算。考虑了气泡聚并和破碎的不同机制。通过离散区间法对PBM 进行数值求解,模型对均匀鼓泡区和不均匀鼓泡区的气泡大小分布均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可以对流区转变进行预测。将PBM和CFD 相结合建立CFD-PBM 耦合模型,可用于更复杂的流动行为的模拟。
本文采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N2、CH4、CO2 在NA 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分别考察了CO 与N2、CO 与CH4、CO 与CO2 混合体系以及CO 与N2、CH4,CO 与CO2、CH4 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评价了动态吸附分离性能与平衡吸附分离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O有很高的选择性,CO 与其他组分存在很强的置换关系,动态分离系数没有平衡分离系数高。C
使用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在裂解炉中进行裂解石脑油的模拟计算,发现分子动力学模型反应式不守衡,通过改变优化模型参数,使结果与实际值更加吻合。该优化的模型参数可应用到新建或改造裂解炉的设计之中。
本实验研究了微型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胶原凝胶包埋培养大鼠肝细胞用于药物代谢的情况。以非那西汀的代谢表征Ⅰ相酶活,以7-HC 的代谢表征Ⅱ相酶活。以BNF 作为诱导剂,检测BNF 对Ⅰ相酶活的诱导。结果发现,Ⅰ相和Ⅱ相的酶活在第7 天还能保持初始值的35%。经过BNF 诱导后,所检测的Ⅰ相酶的活性增加了2.4 倍左右。本实验结果提示了微型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肝细胞的凝胶包埋培养比较适合用于药物代谢及药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