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第三轮甘蔗品种早地区试点新植试验总结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州三个旱地区试点经过一年的新植试验,综合各区试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园林6号、新台糖28号、桂糖94-119三个,可进一步示范种植;粤糖00-236、福农15号、巴西固氮种在旱地上表现生势差、产量低,不适宜旱地种植:德蔗02-38、德蔗03-47易倒伏、蒲心重,不再示范种植.
其他文献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我市早地甘蔗低产的原因复杂多样,单一技术的推广由于综合技术不配套,其它措施不协调,在生产应用中难予取得预期的效果,面对我市日益扩大的旱地甘蔗和低产低糖的现状,选用良种、改良土壤、提早植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综合栽培技术.解决我市旱地甘蔗低产的问题.
水浇地甘蔗问套花生是根据弥勒蔗区自然条件,提高水浇地蔗田经济效益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整地、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达到增加蔗田经济效益、培肥蔗田的目的。
硼锌肥是甘蔗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根据昌宁县甘蔗主产蔗区土壤养分分析,我县大部份蔗区土壤缺锌、硼等微量元素,直接影响甘蔗产量和糖份的提高。所以,2007年我们使用美国硼砂集团生产的优力硼锌肥和持力硼肥在甘蔗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施用持力硼肥,公倾增产甘蔗5.722吨,甘蔗含糖分增加0.34个百分点,施用优力硼锌肥,公顷增产3.66吨,甘蔗含糖分增加0.79个百分点。宿根蔗增施持力硼肥,公
蔗糖产业是我市的骨干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市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甘蔗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而影响甘蔗的产量及品质。因此,针对我市普遍发生的几种主要病害,提出有效控制其发生的根本措施,以达到甘蔗增产增收的目的。
针对当地甘蔗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危害的现状,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在各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及糖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通过认真开展虫情普查,加强培训,建立防虫示范样板,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通过对澜沧五十年甘蔗生产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对长期困扰甘蔗生产向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布局,夯实蔗区农业基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双高甘蔗生产技术标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量,提高甘蔗含糖分,提高蔗农收入,企业效益的思路。
蔗糖产业是粱河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蔗糖产业的兴衰,关系到全县社会经济的稳定.通过分析我县蔗糖产业的现状,研究制定巩固提升蔗糖产业的新措施、新对策是我县各级政府,各制糖企业和广大蔗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经过2新1宿的国家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4个参试品种的出苗、分蘖、生势、蔗产量和糖产量等工农性状在云南蔗区差异较大.表现最突出的品种是云蔗99-596、Q170、桂糖96-211、FR93-435,其中云蔗99-596产量、糖分和含糖量均较高;Mex105、Hocp91-555和Hocp92-648等品种蔗产量、糖分较高;Hocp91-555和闽糖93-730蔗糖分,但Hocp91-
本试验于2007年通过人工诱导,第一次在云南高原内陆低海拔地区--瑞丽,成功诱导拔地拉等难花亲本开花,结果表明:株龄较长的诱导处理120天效果比诱导处理150天好,株龄较短的诱导处理150天效果比诱导处理120天好.
通过对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预备试验的15个参试品种材料的一年的试验观察,结合苗期生势、甘蔗产量和甘蔗锤度(11月和12月)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云蔗03-258、云蔗99-91、云蔗03-103、云蔗02-588、云蔗03-422、云蔗03-45、云蔗02-2332、德蔗03-83、德蔗03-68、云农01-52、赣95-108这11个品种可以进入云南省第十套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对于其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