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合剂对去双前肢诱导直立联合改良Hulth法KOA大鼠模型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guo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和FasL蛋白表达探讨骨痹合剂干预去双前肢诱导直立联合改良Hulth法KOA大鼠模型的部分影响机制.方法:对已建立并验证去双前肢诱导直立联合改良Hulth法KOA大鼠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对石蜡切片进行HE+阿尔新蓝复染、甲苯胺蓝染色、藏红固绿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全膝关节组织形态特征.同时对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去双前肢诱导直立联合改良Hulth法KOA大鼠模型各组全膝关节组织Fas和Fasl的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同倍数视野下随机采片并计数各组全膝关节组织阳性细胞数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预后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9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37例,男18例,女19例。行桡骨头切除1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例,其中板钉系统固定12例,螺钉合并克氏针固定8例。术后从肘关节活动度、X线片表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患者满意度、及Broberg-Mor
目的 探讨应用Synergy近端固定锥形生物型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8-10年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间,采用Synergy(Smith-Nephew USA)近端涂层锥形圆柄行对76例83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获得8~10年随访的25例(28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6髋),女性20例(22髋),平均年龄61.64岁(46~78岁).其中
目的:分析膝关节结核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青少年膝关节镜手术结合抗痨治疗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关节中心收治的56例膝关节结核病例资料,对患者性别、侧别、并发其他部位结核、年龄分布、时间段分布、病变程度、关节镜手术疗效等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氯化锂修复兔股骨头坏死外的实验研究了解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取出生1周的新西兰白兔第2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加入含0,5,10,20,40 mmol/L LiCl培养.②选取48只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液氮冷冻方法制成右侧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单纯造模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氯化锂组,造模3d后每日应用氯化锂;C组:骨髓干细胞移植
目的 通过一项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对掌背侧双入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进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科因桡骨远端骨折行掌背侧双侧入路固定的26例患者,手术依据分型情况(AO C3型骨折),给予掌侧锁定钢板的同时,背侧给予支撑钢板固定,(经背侧Ⅰ、Ⅱ间室之间及Ⅲ、Ⅳ间室之间放置背侧钢板),术前进行Gartland和 Werley腕关节评分,术
会议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肌腱固定术与肌腱切断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对34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其中肌腱固定术男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4~55岁,平均45.8岁;肌腱切断术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44~65岁,平均53.6岁.分别记录术前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疼痛、活动范围、前屈上举肌力以及Constant,U
目的:探讨肺癌四肢骨转移的手术近期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肺癌四肢骨转移患者,其中肱骨12例、股骨5例、胫骨3例.20例患者均行"切开病灶刮除+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骨水泥填充"姑息手术治疗.其中11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9例钢板内固定(均为肱骨),随访分析其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7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4%.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8+6.8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88+7.58)d,二者比较差异
目的 探讨下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2015年,对21例下腰椎结核,男11例,女10例,年龄24~75岁,平均47.7岁,病程3月~38月,平均4.6月.L3-48例L4-55例,L5S1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 ASIA分类:C级7例,D级13例,E级1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提示相应节段病变.围手术期准备:手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中至重度
目的:混合性软骨瘤病(Metachondromatosis,MC)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系统遗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骨软骨瘤及内生软骨瘤.最近有报道,选择性敲除PTPN11基因在骨干细胞中的表达会导致MC的表型,但其类似发病机制仍然未知.PTPN11基因编译一种丝氨酸磷酸酶SHP2,它是ERK-MAPK通路非常重要的上游调节因子.本研究目的是通过选择性敲除ERK1/2在骨干细胞的表达来创建混合性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