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有机质(DOM)的分子多样性及其环境界面过程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天然有机质中生物-物理-化学性质最活跃的组分,有着十分重要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然而DOM的来源、化学组成和结构十分复杂,我们对其认识仍然十分匮乏。
其他文献
天然有机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在界面上的胶体行为过程会影响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碳的动态关系及陆海传输通量,以及影响污染物的迁移传输和归趋。[1-3]本研究从光谱学、波谱学、元素分析等方面对9种有机质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团聚动力学与热力学计算研究不同来源天然有机质在Ca2+、Mg2+中的团聚行为,最终建立天然有机质胶体团聚行为与结构性质的构效关系,且得到预测天然有机质稳定性的简易指标参数。
天然有机质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环境污染物良好的吸附剂和载体,同时还会影响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亲疏水性是天然有机质重要的性质之一,它决定了有机质的吸附和团聚行为,影响天然有机质的传递与生物可利用性,影响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效果。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行为对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变化有显着影响,尤其是碳质气溶胶(如烟灰,黑炭)。本文使用三种分析技术(水蒸气吸附、脱附法测定[1],吸湿平衡重量法测定[2],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15种不同来源黑炭的吸湿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黑炭的吸湿性差异明显,尤其在高湿度下(RH>70%)草本黑炭及炉灶黑炭的吸湿量约为木本黑炭吸湿量的10倍。
天然有机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随后的团聚沉降过程对于许多重要的地球化学循环和工程过程十分关键。[1-3]本研究从动力学、离子滴定、热量变化和表面自由能等方面对离子对模型天然有机质(SRNOM)的团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作用是环境中PCBs自然消减的一种重要机制[1]。但由于自然环境中PCBs来源复杂、微生物降解速度慢及传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对沉积环境中PCBs的原位微生物降解过程知之甚少。
硝基芳香类化合物(Nitroaromatic compounds,NACs)广泛存在于环境中[1],具有毒性和致癌性[2]。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NACs 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is increasing,large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Previous studies of individual 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experimental sites have shown significant impacts of elevated CO
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内源性释放是水体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微生物具有呼吸多样性,能利用多种电子受体进行呼吸生长,加速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在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供体和受体的种类直接决定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呼吸活性。
Microbes are consider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Sb speciation,mobility,and bioavailability[1].
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also called Quorum Sensing signal molecules,are small diffusible chemical signal molecules for bacterial social interaction which permit bacteria to synchronize their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