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IVAP)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582例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其他文献
探讨常规DR摄像特点及在低剂量鼻骨侧位摄影情况,并进一步分析DR组织均衡技术应用于低剂量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30例鼻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过常规DR摄影图像和经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图像的差异,以及不同mAs值的图像差异,然后根据临床诊断的要求确定患者可接受的辐射剂量。
目的 通过CT常规检查,探讨CT检查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价值及对胃部疾病检查的特异性以及胃壁疾病的CT表现,从而在常规腹部检查过程中提高对胃部疾病的诊断。
通过多年对乳腺的体检发现,乳腺疾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以前通过B超和X线钼靶拍片进行检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CT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也存在很多优势,除了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检查外,笔者多非肿块性病变进行了观察研究,术后手术和病理符合率也高于普通检查。
目的 通过CT多平面重组技术测量3岁以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上半规管骨壁厚度,探寻其厚度随年龄段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HRCT的上半规管骨壁厚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目的 旨在通过对比分析5例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的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肠镜结果对儿童UC的X线造影检查影像表现及X线结肠造影检查对UC诊断价值再认识。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月我院UC患儿病例资料共5例,检查前常规洗肠,均采用德国西门子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对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肠镜检查病理结果对照分析UC的X线造
目的 计算和比较膝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的T1ρ和T2mapping值,以评价膝RA患者半月板破坏程度。
虽然CT技术迅猛发展,但传统X线摄影技术仍然不可替代,尤其自DR技术出现后,传统X线摄影在胸部体检、急腹症、骨折、四肢骨与关节等部位患疾病方面有显著优势.管电压45-50Kv,曝光量4-6mAs.距离70cm.
目的 分析阴茎硬结症(Peyronie病)的MRI表现,探讨高场MRI对阴茎硬结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临床确诊阴茎硬结症于我院行3.0T MRI检查的病例纳入研究,每例2-4次阴茎超声检查.MRI检查采用小表面线圈,检查序列包括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将MRI结果与超声对照.
目的 探讨卵巢碰撞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卵巢碰撞瘤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碰撞瘤病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特点、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12例中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合并妊娠的病例仅行MR平扫.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重建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