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北带盐家沙四段复杂砂砾岩体特征及测井分层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相断陷湖盆深层发育的砂砾岩体已成为今后增储上产的重要隐蔽勘探开发目标,本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5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分析化验数据及成像测井资料,总结了该区块沙四段砂砾岩体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其中C-M图显示该段主要发育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的近岸水下扇体,成像测井从下到上显示为正粒序沉积特征;岩石类型在纵向上存在强的非均质性,具体表现为矿物成分和粒度的快速变化,矿物成分主要是岩屑的变化,粒度从粘土级到粗砾级,既有泥岩也有致密砾岩充当隔夹层。岩石骨架的复杂性掩盖了储层内部岩性、流体的测井响应,使得常规的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等在某些井段上变化幅度非常小,测井信息用于地质分层、储层划分及流体判识等都面临相当的困难。本文通过细致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岩-电对比,筛选不同井段上敏感的测井曲线,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提取敏感曲线的高信噪比小波系数,综合进行沉积单元的划分,有效解决了砂砾岩体测井信息用于分层的难题,从而对进一步开发复杂砂砾岩岩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根据渤海湾北部C214孔岩芯样品,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测试,将该孔自上而下划分为海相-滨海相、陆相、海相、陆相4个地层,恢复重建了该孔附近的沉积历史。39kaB.P.期间,献县海侵淹没了当时为陆地平原的渤海湾北部,23kaB.P.海水退出渤海,8-9kaB.P.(或8.5 kaB.P.)海水再次侵入渤海湾北部,直至今日。以C214孔为主,与本区30余孔进行了对比,认为研究区
重点通过连续取心井的岩心观察,以及录井、测井、古生物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研究认为馆陶组上段不仅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还发育曲流河浅水三角洲一氧化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浅水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特征及微相划分,并将湖相沉积模式应用于孤岛油田馆上段小层对比及寻找剩余油。
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EMD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提出对测井数据进行EMD分解,并将其处理结果用于层序划分及对比的方法。结果表明,测井数据EMD分解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揭示了测井数据各深度处的频率特性,可以清晰反映出频率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好的储集砂体都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油藏由于储层发育特征的特殊性,造成了湖岸线控油的特点,因此古湖岸线对于盆地延长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建立等时格架的基础上,确定了延长组岩性旋回特征,研发了基于层序格架湖岸线分级控制法确定连续湖岸线的新方法,为水下砂岩体预测提供直接依据。本文通过自然伽玛曲线的带通滤波,得到了分级岩性旋回,各级岩性旋回曲线进行全区综合后得到的曲
近海型含煤岩系中厚煤层的聚集机理及分布规律是我国南方晚古生代煤田预测的关键,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平衡关系理论被用来解释在一个可容空间周期内泥炭/煤的厚度变化特征,对近海型陆源碎屑含煤岩系煤层的研究表明,以冲积相和三角洲相为主的厚煤层常常与最大海泛面相关,因为在最大海泛面附近,快速的可容空间产生速率与快速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容易形成巨厚煤层。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以海相碳酸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广元市北部沙河镇冉家河—工农镇须家河和江油马鞍塘三叠系剖面进行详细的剖面实测和野外露头观察研究,对该区三叠系地层系统、岩石组合、沉积相,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纪沉积地层从下到上可划分为碳酸盐缓坡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蒸发台地相、滨海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构成一个完整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的的沉积相演化过程。研究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三段开阔台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随钻快速,及时、定量分析储层物性及评价油水层成为现实。在东营北带砂砾岩体储层评价中,T2分布不仅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与部分孔隙结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寻找与T2几何平均值相关性好的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适合东营北带孔隙结构评价的定量关系式,从而实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对岩石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和快速评价。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试层的核磁物性资料,建立了东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储层埋深主要在3500~6200m左右,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蚀孔隙,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20%之间,主要是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硅酸盐颗粒溶蚀形成的.根据温度·~L-Ro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由于有机酸在高温下可转化成CO2,因此垂向上发育的另一个次生孔隙带大约在6500m以下,主要是溶解舍铁碳酸盐胶结物所致。
深部膏盐层系天然气储层受膏盐层影响,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比较特殊,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压实作用不强烈,胶结作用相对弱,溶解作用普遍发生但程度较低,粘土矿物转化程度高,自生矿物充分发生重结晶作用。储层主要发育三种成岩相:欠压实成岩相、溶解成岩相和强压实成岩相。埋深4300多米的深部储层处于晚成岩的A亚期到B亚期。从膏盐层中石膏脱出大量碱性的吸附水和结晶水到烃类注入有机酸的影响,储层至少经历了由碱性成
火山碎屑沉积岩在储层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大量铸体薄片观察,对研究区内南屯组含油地层岩性进行鉴定表明:凝灰岩岩屑在该段地层四个油组普遍存在,主要岩性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包括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含凝灰泥岩和沉凝灰岩;少量为熔结凝灰岩和弱熔结凝灰岩。该类型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矿物多形转变作用,而熔结凝灰岩主要为焊接作用。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矿物解理缝,其中裂缝对石油的储集和运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