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氮共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中国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不同含铁量的铁氮共掺TiO2,并用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对孔雀石绿的降解,对比考察了不同掺杂的TiO2、不同比例掺铁量的共掺杂TiO2、以及催化剂的用量和不同浓度下的降解。结果表明:当Fe/Ti的摩尔比为0.9%,用量在2g/1,孔雀石绿的降解效果最好,孔雀石绿的最佳降解浓度为50mg/1,降解率可达98.96%。而且荧光表征显示:样品的荧光强度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纳米孔洞中制备出直径约60nm,长度约20μm的金属Co/Zn纳米线有序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模板及所制备的纳米线阵列进行了形貌、结构及相关性能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Zn纳米线具有沿[002]方向择优生长特性,Zn的复合对纳米陈列娇顽力影响较大。
研究了低温还原制取微纳米铁粉的工艺技术和还原机理。用高能球磨法获得的微纳米氧化铁粉,然后在280~400℃的低温下进行氧气还原,测定还原后粉末中的氧并计算氧化铁粉末的还原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还原铁粉的形貌。研究找出了氧化铁粒度、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等参数对氧化铁还原率、铁粉粒度和粒度分布、铁粉形貌等的影响。研究了微纳米氧化铁粉的低温还原特性与机理。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高能球磨对低温还原活化能
本文以巯基乙酸(TGA)为配合剂,采用水浴回流的方法制备出闪锌矿结构的CdTe纳米晶。研究了Cd/Te比、初始反应溶液pH值、反应物浓度、水浴温度等因素对制备CdTe纳米晶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发光光谱(PL谱)对样品进行物相鉴定、形貌观察以及光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浴回流时问的增加,CdTe纳
目的:制各pH/温度双重敏感的聚(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p(Dex-MA/NIPA))纳米凝胶,研究释药性质。方法:乳液聚合法制各p(Dex-MA/NIPA)纳米凝胶,测定临界相变温度(LCST)及不同pH值下的粒径;动态透析法研究不同pH和温度的释药性质。结果:P(Dex-MA/NIPA)纳米凝胶的LCST与Dex/MA和NIPA的比例有关,并且可调节至35℃~45℃:pH 2.
采用不同工艺进行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并将其作为药物微胶囊芯材。采用W/O/W乳化-溶剂挥发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为壁材,制各药物微胶囊。将药物微胶囊配制成整理液以浸轧法对织物进行整理。参照纺织品抗菌标准对整理后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测得抗微生物织物抗菌效果达到洗前抑菌环宽度5.88mm,二十次洗涤抑菌带宽度2.42mm.抑菌率达到97%以上,最佳可达到99.99%。采用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进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TiO2复合粉体和薄膜,利用碳纳米管(CNTs)对复合体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及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了其光吸收性能。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ZnO/TiO2复合体中,适量掺杂CNTs会减小ZnO/TiO2复合体的粒径,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
针对丝网印刷碳纳米管显示器存在发光均匀性和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制作碳纳米管/金属复合膜的方法。通过把低功函数铁镍纳米颗粒掺杂在多壁碳纳米管中制成冷阴极膜,膜层中形成了金属碳化物,这将提高碳纳米管阴极膜的导电性以及和基底间的接触面积,因而显著提高了电子隧穿几率。使场增强因子从1.46×104提升到2.50×104。另外,复合碳纳水管阴极膜的开启电场相对普通膜从2.45 V/μm降低到1.42V/
分析认为适量的绝缘介质材料与CNT混合能够满足场发射的电子发射和传输要求,且通过分散CNT可增强其场发射因子。本文用5%的碳纳米管与95%的低熔点玻璃粉混合制作了一种印刷用碳纳米管的浆料,通过手工丝网印刷方法制作了2×2cm2的碳纳米管阴极试样,在同等条件下与用纯碳纳米管浆科的丝网印刷效果比较,发光亮度及均匀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近几年来,国际上关于分子电子学的研究进展极其迅速,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从分子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分子二端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子集成电路的最新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于文末提出了新的可能解决方案。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稻壳表面合成TiO2前躯体,然后用KOH作为活化剂,制得具有可见激发活性的TiO2/SiO/C新型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探讨了钛源[Ti(C4H9O)4]的用量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SEM、FTIR及XRD)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形貌、品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