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来源 :2009年西部矿山建设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陕煤集团张家峁煤矿离层观测项目,通过分析锚杆支护回风巷顶板离层的形式及影响因素,给出了顶板离层的监测方法。通过离层的监测数据分析验证巷道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为张家峁煤矿今后的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准确地掌握锚杆支护巷道的顶板离层情况,及早做出预报,避免顶板事故发生,为张家峁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在探讨爆破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利用FLAC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炮孔间距对坚硬顶煤预裂爆破的影响并得出合理的炮孔布置间距,为顶煤预裂爆破弱化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采用理论计算、工程类比和FLA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采家河煤矿顺槽锚杆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对6种支护方案进行了FLAC计算,并分析了围岩的稳定性,最终确定最优支护方案。
针对陕西焦坪玉华煤矿1410综采放顶煤工作面4-2#煤层煤体强度高、节理裂隙不够发育、煤层厚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等情况,进行顶煤预松动爆破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松动爆破弱化项煤方法的安全性高,对工作面正常采放工序影响小,是解决综放工作面坚硬顶煤垮冒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煤矿巷道的施工中,复合顶板支护是一个难点。本文从理论上对锚索网支护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在王村斜井煤矿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可有效地控制复合顶板变形、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对今后类似条件下的支护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瓦斯异常是煤矿建设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工程事故。黄陵2 #煤矿在基建期间,遇到了瓦斯异常区。本文对该矿的瓦斯异常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划分依据和范围,通过对煤层瓦斯基础参数的测定和危险性进行评价,制定出异常区瓦斯治理的措施,确保大巷掘进工作顺利进行。实践证明该治理措施是有效的。
煤矿深井巷道围岩破坏规律及其支护技术研究是深部岩石力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深井巷道围岩具有的“三高一扰动”环境,给出了深部围岩破坏规律和深部采煤遇到的灾害问题,提出了深井巷道围岩支护对策。以魏家地煤矿二号石门巷道返修工程为例,给出了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相结合的联合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返修方案是合理的。
延安市志丹县作为陕北地区资源富集且经济相对雄厚的革命老区之一,随着石油产业近年来的持续和高速发展,迎来了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急剧转型,出现了城镇相对隔离、自我循环的典型“二元结构”特征,严重影响了志丹县乃至整个陕北地区城镇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形成以市场利益驱动为主,政府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和制度保障的城镇和谐发展的动力体系,以期研究结论对类似城市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以黄陵二号煤矿107工作面为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黄陵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巷道支护组合梁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矩形大跨度煤巷锚索、锚杆、网、梁联合支护研究。给出锚索锚杆联合支护的设计方法,研究了矩形大跨度煤巷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机理。提出了大断面煤巷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设计的支护方案是合理的。
本文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煤矿深井软弱煤巷围岩破裂后反复变形—破坏的过程、完成三种可能支护方案的开挖支护过程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的围岩变形、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软弱煤巷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参数。
本文在对锚杆(索)作用机理及其对岩体作用力学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锚杆(索)受力及变形特性,探讨了在锚杆支护中使用碟形托盘及其组合体进行让压支护的可行性,在确保锚杆承载力不受影响前提下使支护体在高应力大变形或瞬间冲击荷载下有一定变形,通过释放部分应力来实现减少或避免锚杆破断,有效地提高锚杆的支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