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部分儿童幽门螺杆菌cagA、vacA、iceA基因型别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地区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cagA、vacA、iceA的基因亚型,探讨其与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59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gA、vacA和iceA基因,病理检查了解胃窦黏膜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窦黏膜IFN-γ和IL-4的含量。 结果:cagA基因单独检出率为64.9%(37/57),vacAs1/ml单独检出率为19.3%(11/57),vacAs1/m2单独检出率为40.4%(23/57),iceA1单独检出率为63.2%(36/57),iceA2单独检出率为19.3%(11/57),8.8%(5/57)的菌株iceA1和iceA2均阳性,不同基因型菌株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O.05)。cagA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7%、52.9%、72.2%,vaeA s1/ml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9%、11.8%、27.8%,vacA s1/m2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7.6%、29.4%、38.9%,iceA1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1.4%、47.1%、72.2%,iceA2型菌株在轻度、轻-中度、中度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5%、35.3%、16.7%,不同基因型菌株与胃窦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感染的胃窦黏膜IFN-γ、IL-4的含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agA+/vacAsl/m2/iceAl为上海部分地区儿童中幽门螺杆菌的优势基因型。除了菌株因素外,宿主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过程和关键环节,是医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用诸医学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开始接触病人,接触社会,与医院、与医生、与病人开始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将通过日常的诊疗、预防、康复等工作开始培养和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医疗风范,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课堂到病房、从学生到医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转变
目的: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高,是造成早产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存活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研究认为血管因素和血管外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关血管内因素(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各项指标来前瞻性地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早产儿IVH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从基因角度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材料和方法:选择2005.5~2007.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检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临床特点:肺炎支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主要症状以发热,头痛,嗜睡及呕吐等为主要表现,惊厥少有发生;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第3~1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白介素(IL)-1β、IL-10、IL-2、sIL-2R水平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学变化在HIE发病中的意义,为其免疫治疗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血清IL-1β、IL-10、IL-2、slL-2R水平。以Ficoll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CD+3、C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与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按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小于12小时,12-48小时,大于48小时)分为三组,分别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危重患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者较小于48小时者预后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应激性溃疡出血持续时间与危重症的预后有关,缩短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时间,可改善预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或创伤等,在应激状态下出现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基因,实现瞬时沉默,为进行组织因子(dssue factor,TF)表达干扰的体内试验进行探索。方法:设立三种处理方法:①空白未干扰;②假干扰;⑨RNA干扰,每种实验方法各有三个样本。将合成的人组织因子基因(NM_001993)干扰片段shRNA序列,扩增、提取、测序正确后,转染至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
目的:为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治疗的317例机械通气患者资料作顾回分析与总结。结果:183例患儿按计划撤机。其中166例撤机成功,17例失败。撤机失败率9.29%(95%可信区间为5.08%~13.5%)。撤机失败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死亡率增高(P<0.0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新生大鼠高浓度氧肺损伤时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1天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气+地塞米松组、高氧+地塞米松组,第3天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AQP1 mRNA的含量变化、采用HE染色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高氧暴露第3天肺组织出现明显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形成高氧肺损
目的:探讨高氧对幼鼠肺细胞凋亡及p38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幼年Wistar大鼠90%氧气暴露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表达。结果:高氧暴露3d可见肺组织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改变。高氧3d组的肺凋亡指数较空气对照组明显增加,高氧1、2d组的肺凋亡指数与空气对照组无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3200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岁以下儿科腹泻住院儿童的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法和半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对星状病毒阳性标本产物纯化并测序,然后将其同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分型。结果:1062份标本中有69份星状病毒,检出率为6.5%。62份标本进行测序,HAstV-1(46/62)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