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在我院中的使用现状及分析

来源 :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中的使用现状,着重查看是否存在诸如以下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如无指征滥用、有指征不敢用、品种和剂量选择错误、使用方法及疗程的不合理安排、使用中是否忽略严重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等。如存在这些现象,则须从医生、家长两方面加强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用药教育,确保激素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方法:统计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病房药房激素的的使用情况,查看各个科室对激素药物的使用数量、对应指征、在同一疾病中,激素药物在所有应用药物中的使用比例以及常用激素的具体品种,从而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论:激素目前在我院儿科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的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另外在给药途径上主要还是以静脉滴注、口服为主,局部用药为辅,例如治疗皮肤、眼、耳、喉、鼻、呼吸道等疾病,但是也有增长的趋势。很多儿科疾病对于激素的应用已经达到共识并且有较为规范的用药进程,例如吸入激素(ICS)是所有程度的持续哮喘的首选推荐用药,所吸入的剂量也有相应规定,只须遵循治疗阶梯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副作用同样累及各个器官,有时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几乎不可避免出现一种或多种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但同时也应对家长加强教育以消除他们的顾虑提高用药依从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产生药源性肺疾病的药物种类及其因素。方法:通过CNKI查询1998年-2009年国内期刊文献,并对药源性肺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生药源性肺疾病共涉及19类药品,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结论:警惕药物的肺损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麻醉中没有一种药物单独使用能完全满足外科手术对于镇静、镇痛及肌松的要求,因此,麻醉期间联合用药现象极其普遍。深入系统地研究麻醉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对于合理应用药物,提高麻醉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即通过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期间,抑制强直电刺激(electrical tetanus stimuli,ETS)的药效学相互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目的:对儿童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儿童中毒原因及相关因素,寻求干预措施。方法:统计我院1992-2009间收治住院的291名中毒儿童病案。结果:儿童中毒物质(药物和毒物)种类繁多,中毒以1-3岁和4-6岁儿童为主,分别占44.32%和20.96%,中毒原因以误服为主,占67.35%。结论: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对基本医疗知识的认识。
目的:建立CsA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中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获取个体药动学(PK)参数,结合WBC、Hb、PLT等效应指标,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诊断为AA的69例住院、门诊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NONMEM 程序建立并验证CsA的PPK模型,根据PK参数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结合疗效指标分析CsA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CsA基础PK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PK参数个体间变异
目的:分析呼吸暂停早产儿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呼吸暂停早产儿合理应用茶碱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来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的67例呼吸暂停早产儿茶碱血药浓度及其使用的氨茶碱剂量。结果:67例呼吸暂停早产儿共监测茶碱血药浓度168例次,其中谷浓度88例次,峰浓度80例次,峰/谷浓度同时监测有78例次。测得其谷浓度(±s)为(4.0±1.6)mg·L-1,血药浓度范围1.29~
目的:考察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深圳儿童医院的119名服用卡马西平的门诊儿童癫痫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n=122)。用NONMEM法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考察年龄、性别、体重、日剂量和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对CBZ清除率的影响。采用一房室开放模型和一级吸收和消除的药动学模型,并按照文献值固定吸收速率常数,最终求算卡马西平的清除率。结果:最终最终拟合群体药动学模型为:CL=
目的:了解某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上报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3月~5月收集到的小儿ADR 130例,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ADR监测中心评价标准,从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给药引发ADR为主;引起ADR的药品有4类41种,其中抗肿瘤药最多;
目的:回顾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治疗药物监测过程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针对所发现问题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方法。结果:以往治疗药物监测过程各环节存在不少问题,而通过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可以纠正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治疗药物监测合理性、有效性。结论: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可以开展针对患者、医生、护士的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药师向以“病人为中心”的
目的:观察麻辛平喘汤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6只符合实验标准的豚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末次给药2h后麻醉,各组动物分别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下腔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BALF 及外周血中EOS计数进行检测。结果:在豚鼠BALF及外周血中,麻辛平喘汤预防组、高、中、低
目的:规范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水平。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蓝本,从2006年和2009年全年住院总病历中,随机抽取干预前后各40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使用率、住院天数、抗菌药费、病原菌送检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动态合理干预,对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遏制作用明显,有效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