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66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学显微镜出现,人类开始了用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本文主要综述AFM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串制一副优质的人体骨架,首先取决十一套优良而完整的散骨,其次还必须有良好的替代材料以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作者在串制骨架实践中偶然发现“热熔胶棒”是软份部分替代物的良好材料,同时它也可以用来粘固躯干骨、手骨、足骨等处的小关节以及一些微动关一订的粘固。
众所周知,人体骨架较难串制的部分是手骨和足骨的串制,而手骨的串制则更难些,因此。串制一套真正符合解剖学形态标准的手骨标本。不是一件易事。作者本人在串制多副手骨标本实践中,发现了一种手骨串制快捷而良好的新方法。
耳的主要结构埋于颞骨岩部内,其结构较复杂。形态不规则。方位难以表述,所以耳原位解剖标本的制作在解剖学技术中难度较大。有关耳标本的腐蚀铸型、雕刻磨制等方法已见报道,但腐蚀铸型用的是干骨材料,不能显示与耳有关的血管神经结构。作者用湿骨材料,采用管道铸型技术和传统雕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管道铸型的颜色为先导,雕刻出了内耳骨迷路。再对分离出的血管神经配以涂色区分明确显示了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位置、形态以及与
人体椎骨骨内血供的研究方法颇多,大部分采用X线摄影和腐蚀铸型等方法,而血管透明法研究的报道不多。作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在颈椎、腰椎、髓椎、上肢及下肢中应用该法对骨内动脉、静脉等配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该法操作简便、血管充盈及显影较满意,好于X线摄影及腐蚀铸型法。
由于教学过程中,标本的损坏率较高,特别是三叉神经标本。因三叉神经是12对脑神经中的第5对,纤维起于脑桥中端的三叉神经的运动核,纤维组成。二叉神经运动根,因位置较深,结构复杂,分支又多民细,制作难度较困难,容易损伤二叉神经分支。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满足学生们的视,摸(触)感受,提高教学水平,通过5例三叉神经标本制作,就如何避免二叉神经分支的损伤,又快又好地完成标本制作。
全身整体血管铸型,近年来采用多点插管、均衡灌注量与压力、铸型填充剂合理选择搭配等方法已有成功先例,但在保留骨和关节的腐蚀方法上仍然是个难点,特别是胸廓完整保留。具体的制作方法也有报道,但从报道的标本图片上看,质量并不高,且不能保留关节与胸廓的完整,需进行各骨复位、串联、固定等措施;腐蚀周期长,常需1年多。作者通过改进腐蚀操作,采取有目的的控制蛆虫繁殖生长,及在各关节囊腔内、椎管注射30%福尔马林防
猪是目前基础医学研究和教学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在生理、药理、病理及临床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猪的循环系统发达,跟人有诸多相似之处,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直观的管道对照标本一直是我们解剖学工作者的最大愿望。近年来,为配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2型糖尿病的研究,作者通过探索,采用新鲜材料贵州小香猪紧密地结合X线放射摄像、Photoshop的层处理技术并结合透明、拼接、剪裁等功能,进行贵州小香猪胸腹腔
铸型标本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科研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暴露人体器官血管,将耐酸碱的物质注入血管的管腔内,待其凝固硬化后,将尸体标本放入酸或者碱的溶液中进行腐蚀,制作铸型的标本,更便于观察各个器官的形态、器官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血管的走行方向和路线途径,作者用过氯乙烯树脂胶体做填充剂制作完成童尸全身动脉血管灌注标本。
作者在解剖依据成人女40岁左右尸时发现,胆囊内有白色物质,现报道如下:胆囊是贮存和分泌浓胆液的囊状器官,而且调节胆道压力,正常的胆囊容量40-60ml,可在解剖经防腐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胆囊内未发现应有浓胆汁,交状器官内只有胆囊的长l00mm宽40mm胆总管直径5mm大理石样白色物质,结石总量:14.05g数量;59颗。图这种异常应在临床上诊断时胆结石和胆食切除手术时有参考意义。
感觉传导路是解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抽象,不仅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而且学生听起来也枯燥乏味。若在感觉传导路实物断面标本图片上,利用FlaSh动画演示来实现对此内容的讲解,课堂教学将会变得生动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