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血液净化+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2月以来收治的18例明确诊断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患儿,采用GAMBRO的CBP机,MAHURKAR8Fr双腔管直接经皮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儿童型血管通路,使用聚醚砜的滤器,18例患儿均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浆置换频率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周34次,用肝素与枸橼酸进行双抗凝,普通肝素,首剂量需50~100u/kg,维持量10~15u/kg.h,治疗结束最好用鱼精蛋白中和.血泵转速25~100ml/min,24小时置换总量为1~1.5L/kg.经过连续血液净化(CBP)+血浆置换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及治疗前后其血生化、肾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红细胞碎片、尿沉渣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均有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碎片阳性,网织红细胞增高,乳酸脱氢酶增高,血小板减少12例患者。尿沉渣红细胞镜检为均一型,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明显,表现肾小管刷状缘脱落,上皮细胞扁平,伴空泡变性。肾小球病变不一,包括系膜增生和新月体形成,膜增生性病变,充满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的肾小球;拌内皮细胞增殖,浸润细胞,拌内见血栓形成,囊壁增厚,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可伴有IgM沉积。18例患儿均经连续血液净化(CBP)+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少尿或无尿,重度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好转非常显著,13例患儿网织红细胞降低至正常,血红蛋白上升,血小板升高。治疗过程中,例血小板进行性减少,PT, APTT比治疗前明显延长,但无出血,血流动力学稳定,这与连续血液净化同时清除血小板、凝血因子有关,通过补充血小板得以纠正。结论:溶血尿毒综合征是引起急性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在临床中引起足够重视,应尽早行肾活检,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连续血液净化(CBP)+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具有清除细菌内毒素、部分炎症介质、淋巴因子及补体成分,因而可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一种快速和安全的方法,同时为一些重症儿科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一款智能型呼吸机湿化罐加水器,以减轻医护人员重复加水的负担;方法:使用金属丝电极、高输入阻抗场效应管K117和单片机AT89C2051对水位精确采样和控制:结果:设计的智能加水器能够实现自动加水、自动停水及低水位报警等功能;结论:该设计思路明确,实现简单,反应灵敏,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智能控制水位防止湿化罐干烧,保证患者安全.
会议
目的:回顾分析80例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的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探讨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005.1-2013.1住院的紫癜性肾炎患儿240例,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的共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男女之比约为2.1:1,年龄3~18岁,平均10岁6个月,所有患儿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NAG酶、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CCr),肝功、肾功、体
会议
目的:研究2010-01-01~2011-12-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收治的48例散发性激素初发和迟发耐药肾病综合征(SRNS)儿童的WT1和NPHS2突变及其特点.方法:选择48例散发性SRNS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初发型SRNS为实验组,18例迟发型SRNS为对照组.分别对NPHS2所有外显子、WT1外显子8和9(包括相邻及的内含子区域)进行直接测序.利用PolyPhen和S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NGAL和KIM-1在儿童肾病范围内蛋白尿的紫癜肾炎患儿和紫癜肾炎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儿血和尿以及肾组织中的改变,明确尿NGAL和KIM-1与GFR和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肾科住院的HSPN(肾病综合征型)患儿及AKI-on-HSPN患儿.入选患儿留取血、尿和肾脏病理组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及尿NGAL、KI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