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姜黄素冻干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来源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自制姜黄素冻干脂质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Zetasizer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姜黄素冻干脂质体的含量;采用离心超滤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姜黄素冻干脂质体粒径大小均匀,平均粒径0.732μm;RP-HPLC法测定,在5~80μgo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良好(RSD<2%);高、中、低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3.5%,98.5%,102.0%;最低检测限8ng;脂质体包封率达97.45%.结论:本评价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符合质量测定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L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不同产地同一季节采收的10批样品色谱特征,与此同时和黄毛耳草(两者都属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进行比较,建立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结果:LC-MS指纹图谱具有特异性,可以评价和全面控制白花蛇舌草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可注射的可降解的温敏可逆的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水凝胶作为PEG化药物的载体在长效缓释领域的应用.温敏可逆的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注射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注射的水凝胶材料.虽然该类水凝胶已经被报道且用于缓释药物,但是,端基化修饰对于凝胶可注射性能的影响尚未见国际同行报道,PEG化药物的包裹和缓释也未见报道
目的:用聚山梨酯80 与磷脂制备新型紫杉醇注射液.方法:采用混合胶束的原理,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紫杉醇注射液的处方;利用HPLC法考察处方的稳定性;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胶束粒径测定;利用荧光分析法进行胶束特性的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得到的处方稀释后的稳定性高于目前临床使用处方;胶束微极性环境更非极性;聚山梨酯80与磷脂形成的混合胶束较聚山梨酯80单成分胶束的CMC值低.结论:采用聚山梨酯8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它能够以人类专家水平完成特别困难或复杂的专业问题.近年来专家系统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开发的专家系统,对药剂学中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作了全面的讨论,药物制剂专家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非常良好的学术价值而且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盐酸曲马多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2组,先后单剂量、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g后,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max分别为2.150±0.763h、2.525±0.658h,Cmax(实测
目的:从一株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 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方法: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及光谱分析手段以及生物化学等方法,对其细胞毒活性部位进行成分研究,探讨活性部位主要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HPLC-ESI-MS(n)技术对该活性部位同类组分进行了结构推测和快速检识.结果:从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活性部位中鉴定了1个环脂肽类成分,同时快速检识到其它16个同类型成分,并推
目的:研究刺参粗提物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刺参双酶解、醇沉,得到刺参粗提物.体外培养条件下将不同浓度的该粗提物添加到神经细胞、Bel-7402及C6两种肿瘤细胞的培养基中,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刺参粗提物对神经细胞的作用,通过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刺参粗提物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对Bel-740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以不加刺参粗提物的细胞为
目的:研究以水为溶剂一锅煮合成氮红霉素的绿色合成工艺;方法:以水为溶剂、红霉素肟为原料、甲磺酰氯为催化剂,在pH为7~8、温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贝克曼重排反应后,不分离产物,将温度降到-10℃后,直接加入NaBH4进行还原,得到氮红霉素硼酸酯,水解后得到氮红霉素;结果:以红霉素肟计,合成氮红霉素两步反应总产率为90%,纯度为88%.结论:该工艺减少了设备,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为阿奇霉素的绿色合
目的:为了提高中药的创新能力,加强有效部位中药的研究,解决中药物质基础不明、质量标准不客观的问题.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本研究组的实验经验,详细的阐述了用现代技术提取制得的有效部位中药的特点及有效部位中药作为中药创新源泉的可行性.结果:有效部位中药完全符合中医药理论,又克服了传统中药的缺陷;具有化学药的基本特征,能够最大限度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又能通过药物动力学试验获得相关参数对有效部位中药的体内行
GMP在制药企业的实施,是保证生产出安全有效的药品的标准操作规范.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