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半导体的可控多层次自组装

来源 :“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2015-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年度在具有高迁移率和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新型光电功能组装体的设计、结构优化、器件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聚合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因其柔性,廉价等优势,有望广泛应用于射频标签,柔性显示器,电子纸,电子皮肤,传感器等有机电路.选取两种结构相似的共轭聚合物制备了高质量的聚合物单晶纳米线组装体,两种纳米线分别呈现出"edge-on"和"face-on"两种截然不同的构型.两种构型的纳米线都得到了>5cm2V-1s-1的场效应迁移率,表明两种构型都有利于电荷传输.此外,噻唑桥连的DPP聚合物纳米线展现出良好的均衡双极性电荷传输(5.47cm2V-1s-1和5.33cm2V1s-1),是已报导的双极性场效应晶体管中最好的结果之一.
其他文献
本集成项目针对"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面临的两个挑战,即如何自下而上构建多组分、多级次的复杂功能材料和如何揭示生命科学中复杂组装体的形成机制.但是,调控组装过程随着组装体系复杂度愈加困难.为此,提出用于调控和加速分子组装过程的"催组装"新思路.本集成项目计划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催组装实验体系,用于诠释、佐证并充实催组装概念,发展催组装的理论和表征方法,争取开拓分子组装研究的新方向.
该项目基于新颖的组装基元,如手性基元,框架诱导基元和纳米颗粒等,发展从简单构筑基元到纳米、微米乃至宏观物质的多级次、跨尺度可控构筑方法,结合理论计算与模拟,实现多级次组装过程中的结构控制与动力学调控,获得具有独特性能与应用前景的高级结构组装体或者宏观物质.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本年度围绕分子可控组装对电子、质子和能量迁移的增强作用,开展了具有高效能量转换功能的组装体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在2015年,本集成项目组的各个成员课题组基于主客体分子识别,分别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刘育课题组在构筑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分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提出了机械自锁分子的概念,采用酰胺缩合反应,经由柱芳烃二酸与不同的α,ω-烷基二胺形成的准轮烷,一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机械自锁分子——准索烃和双子索烃,其中双子索烃存在非手性的赤式和手性的苏式两种异构体.黎占亭课题组构筑了一系列新的超
受自然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启发,本项目中,提出以囊泡作为模型体系,通过囊泡和其他组装体比如纳米管、纳米纤维、胶束之间的模块化组装,构筑多结构集成的组装体系;并通过体系中多种组装体之间功能的协同和放大,实现多功能集成;并在揭示相应自组装机制和功能集成机制的基础上,将该囊泡用于细胞仿生研究。
糖是三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糖-蛋白"识别是生命体中重要和基本的自组装驱动力,但迄今它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在重大研究计划的前期支持下,在"糖-蛋白"作用诱导蛋白质自组装、含糖大分子组装体的免疫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已超原计划书预期.按照指南的要求,通过与免疫学者及蛋白质结构学者一道对相关研究的集成和凝练,提出本课题:"基于糖的大分子精确自组装及生物学功能",研究目标和内
以催化功能为导向,通过选择在与医药、材料、环境等相关不对称催化、生物质脱氢与转化及二氧化碳固定与氢化等重要反应中表现出极高活性的优势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修饰和改造从而制备一系列新型桥联配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特定金属离子选择性配位组装,高效可控地制备了一系列单金属核、双金属核稳定的嵌入式及悬挂式的自负载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催化剂.通过固体核磁、红外光谱、电镜、XRD、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表征后,利用不对称
生物自组装是自组装的最高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以及相关的功能都是分子间通过多重弱相互协同作用,以非常精密、准确和程序化可控的方式自组装而实现的,并能够对多种刺激响应,实现复杂而神奇的生物功能,如细胞的传输、免疫系统的防护、分子伴侣调控蛋白质折叠等等.生物自组装是多尺度、多组分的复杂而又有序的过程,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通过组装完成从一级结构到高级空间结构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导致的特定组装结构被
自组装是创造新材料、新催化剂的强大手段.生物自组装体的优势是基于其良好的可编程多层级自组装性能,能够实现较复杂的功能.蓝藻中的羧化体自组装使得在其内部富集二氧化碳,隔绝氧气,形成了多酶偶联的高效催化体系,实现了在富氧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固定反应,是地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之一.其自组装为正二十面体的驱动力,隔绝氧气,富集二氧化碳,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固定的机理有待阐明.拟将化学合成的,具有特殊红外、核磁、顺磁
表面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学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文献汗牛充栋.本项目团队在过去的研究中也通过设计不同的组装基元,利用不同的弱相互作用乃至强相互作用,并通过改变表面温度、覆盖度、衬底晶格、外场甚至催化剂等获得了若干分子组装结构和体系.然而,这些结构和体系在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是表面分子自组装领域亟待加强的地方.本项目通过表面分子自组装方法和体系,利用扫描隧道探针显微镜等技术以及相关理论模拟和计算,针对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