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分型 术后症状改善对比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分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即刻症状改善比较及原因分析。方法:2011-2013年经本组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5例纳入本研究中,其中男例,女例,年龄18-66岁。高位突出(L2/3或L3/4)44例,低位突出(L4/5或L5/S1)261例。全部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其他文献
目的:解剖学观察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连接,总结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经验.方法:大腿上段肿瘤经髋或股骨上段截肢新鲜标本4例,乳胶硫酸钡灌注后,行大体解剖及小腿体被组织X线摄片观察.2001年4月至2016年3月对301例患者行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部软组织缺损307例.
Objectives.To examine whether forkhead box P3 (FOXP3) regulates 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tis (OA)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catabolic factors.Methods.Sox9-Cre mice were mated with FOXP3 (fl/fl) mice
目的:探讨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1 年 3 月~2015 年 6 月收治的颈椎单 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一个节段不稳患者 18 例,男:12 例,女:6 例, 所有病例均为颈椎双节病变,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伴交感神经症状,病变在 C4/5、C5/6 节段 10 例,C3/4,C4/5 节段 3 例,C5/6,C6/7 节段 5 例。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组颈椎手术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其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我院及部分外院2005年7月-2015年6月行颈椎手术的1259例患者,总结其术后发生神经损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析其病种,手术方式,神经功能障碍类型,发生时间、特点、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目的: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式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6岁,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包含:康复护理、预防感染的
会议
目的:关节镜下治疗原发性冻结肩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不处理、离断、固定处理方案的前瞻性临床对比性研究.方法:将45例原发性冻结肩病例,随机分为3组,术中松解肩关节囊及喙肱韧带松解、肩峰下减压后,分别以不处理、离断、固定方式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间点门诊随访,评估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对比3种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病例资料关节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
目的: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的特点是在内侧胫股关节间室形成球窝关节面,可模拟正常膝关节的解剖形态和运动力学,增强关节高屈曲时的稳定性。但是,相对于传统膝关节置换系统,他们是否有更好的术后屈曲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与传统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在术后6个月短期随访后在膝关节屈曲度及关节功能恢复上的差别。
目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加上手术、个体差异、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病人在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甚至有的发生尿潴留,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又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且影响病人术后的舒适和恢复。为了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采用心理护理,物理措施,术前训练诱导病人排尿,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C型臂X光机透视改良方法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9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4例术中应用髋蛙式位C型臂X光机透视股骨颈正侧位,明确内固定物或导针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或分布情况;B组25例术中患者侧卧位、应用C型臂正、侧位X线透视确定内固定物或导针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或分布情况。
目的 观察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一季度497名入院患者及2015年497名入院患者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院评估率100%,高危风险评估率29.1%,每日动态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因素.针对高危风险评估等级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入院评估率43%,高危风险评估率22.3%,该组仅评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