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法总论

来源 :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第四届中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医学中的"腹诊法",在临床诊断中亦如一般的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但在推拿诊断中主要以"腹诊法"为先,腹诊,亦为"切诊"的一种,但也有部分包括在"望诊"、"问诊"、"闻诊"在内。它在临床中多应用于慢性疾患及部分急性病症的诊断。本文对腹诊法进行了总体论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6例小儿伤食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133例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对照组133例采用常规手法治疗,共治疗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4%,对照组为93.98%。结沦: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与常规手法治疗该病有相近的效果,但高氏揉捏法取穴精,操作时间短,患儿依从性好。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偏头痛是头痛的一种类型,它本身包括的症型亦比较广,致病原因也比较复杂。本文所述偏头痛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以及颈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所造成的以偏头痛为主症的临床病症称为颈性偏头痛。将2003年——2006年临床200例颈椎病患者中选出50例资料较完整的颈性偏头痛病员,主要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予以推拿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
不寐亦称失眠,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临床上虚证居多,尤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三部推拿法,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人体的三个部位,即头、腹、背部,对不寐证进行有效治疗。本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进行多中心临床评价,系统整理和规范化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加至目前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整个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都存有偏见,而在这些所有的医疗单位中,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为干推拿这个专业是相对安全的,它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又不会出什么医疗事故,这个看法并非绝对,本文主要对造成颈椎小关节错位的推拿手法此进行了分析。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症,主要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本文介绍了推拿治疗手法的取穴操作,及配合中草药治愈头痛的病例。
手法治疗是中医推拿治疗中的关键所在,将"整体观念"与"辩证施治"思维与手法治疗相结合,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遵循"辩证施治",在复杂的临床征候群中分清"标本缓急",选择正确治法与手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推拿手法历来以“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为基本要求。本文认为它并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揭示手法的本质和丰富的内涵,故而提出:训练有素的手法,应该是以“持续有神、节律有序、刚柔有度和深透有应”为基本要求。
本文通过病例介绍了骨质增生的定义,分析了骨质增生的形成过程、预防手段,讨论了“骨质增生”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名称的原因。
倒悬推拿疗法是在中医正骨与推拿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中医治疗脊柱骨伤及腰、腿痛的一种方法,本文从古医书中引证了倒悬推拿疗法的起源,从现代临床实践中论述了倒悬推拿疗法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医推拿手法现状进行剖析,强调中医推拿手法的地位和作用,正视中医药现代化对中医推拿手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以科学的求实态度对推拿手法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