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离子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毒砂氧化产物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从粤北大宝山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培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菌株培养液(菌悬液浓度达到1×107个/mL)和毒砂粉末,在250ml的锥形瓶中进行系列浸泡实验,矿浆密度为3%(100mL溶液中含3g毒砂粉末).将毒砂粉末加入含有Fe2+和不含Fe2+的9K培养基中,接种10%(加入的菌悬液/溶液总体积)的A.f液悬液,用1:1的H2SO4调节pH,分别为2.00、3.00和3.50,将锥形瓶放置于HZQ-C空气浴振荡器,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150r/min,每日振荡20h;同时进行无菌浸泡的对比实验,实验为期30d.重点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f.)对毒砂氧化产物的影响,Fe2+对毒砂微生物氧化产物的影响,以及溶液pH与As离子含量关系。总之,酸性条件下,毒砂的无菌氧化的次生矿物以针铁矿为主,未见砷酸铁的形成,而A.f.菌不仅加速了毒砂的氧化作用,而且形成了以砷酸铁和砷华为主的次生矿物;Fe2+加速了A.f.菌对毒砂的微生物氧化作用,促使砷酸铁的形成,同时也提高毒砂氧化作用所释放的As离子浓度;在p H<3的极端酸性溶液比p H>5的酸性弱酸性溶液中,As离子浓度明显要高。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偶氮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的过程中,从阴极生物膜表面人工分离出6株Pseudomonas属细菌.对其中一株命名为WYZ-2纯菌的偶氮染料降解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在好氧环境中,该菌株不能发挥其偶氮染料脱色能力,但在厌氧环境中具有降解能力,说明该细菌内部存在厌氧偶氮还原酶类.进一步地分析WYZ-2在BES阴极表面的催化特征,当电极电位通过恒电位分别被极化在-0.36V,-0.56
从西南某页岩气井区采集受到废弃的含油岩削和油基钻井液污染的水体、土壤和植物根际样品,以原油、含油岩削及其柴油混合物为唯一碳源,经富集培养后分离获得降解菌68株,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小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ch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开展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变形机制、断层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断层愈合作用等研究,对理解间震期、同震加载、震后滑动阶段断层的变形机制转化、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Carrara大理岩,在温度300~700℃、围压300MPa和600~800MPa、应变速率1×10-4/s~1×10-5/s和1×10-7/s~2.5×10-6/s、水含量0.005%~0.01%和0.1%~0.5%条件下,开
微量元素在矿物与熔体间的分布与其物质组成、矿物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有关.为了研究温度和压力对角闪石-熔体间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对采自豫西伊川-汝阳的含水玄武岩进行了熔融结晶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院重点实验室CS-3600t多顶砧压力机上完成了两个系列的实验:(1)温度系列,保持压力p=0.6GPa和加热时间t=100h不变,改变结晶温度(800~900℃)的实验;
热膨胀系数定义为:α=1/V0((a)V/(a)T)P,表示当温度改变时,材料体积的相对变化量.岩石的热膨胀系数是表征其非简谐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基于热膨胀系数的格林乃森定律可以使物质的弹性和热学参数发生联系,因此获得高温下岩石的热膨胀系数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实验获得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包括X射线衍射法、膨胀测定法和干涉法三种方法.样品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由德国耐驰公司生产的DIL402PC推杆式热膨
本研究样品采用四川泸定地区的细粒花岗岩,在德国GFZ的Paterson型高温流变仪上开展了轴向压缩和扭转实验研究.样品含有石英36%,钾长石34%,钠长石26%,白云母3%,绿泥石1%.轴向压缩实验条件为300MPa围压、温度800~1050℃、等应变速率10-5s-1.由于实验样品不同程度地出现脆性破裂特征,在900℃温度、围压1atm和100MPa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轴向压缩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土壤中都存在微生物来源的支链结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DGT).研究发现,支链结构GDGTs的分布能够很好地指示温度、干燥度和pH等环境参数.其中基于该类化合物的CBT/MBT温标在环境温度的重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古高程重建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本文对支链结构GDGTs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沿高度的剖面(1850.1m~5139m)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以验证CBT/MBT类指标所计算的温度与本研究
游离氨基酸是植物体内氮素代谢的中心物质,在胁迫条件下起着维持细胞水势、消除物质毒害和储存氮素的功能,在超富集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机制中也起到关键作用.蓖麻(Ricinus communist L.)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经济价值较高,适应性强,是植物修复多金属污染较理想的材料.为揭示游离氨基酸在蓖麻的重金属抗逆性和富集中的作用,笔者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低浓度和高浓度Cd-Pb-Zn复合污染条
白云石[CaMg(CO3)2]作为一种有序结构的碳酸钙镁矿物,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经济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地质历史时期白云石广泛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中.与此迥异的是,尽管现代海水中CaMg(CO3)2处于过饱和状态,但海洋沉积物中却罕见白云石沉淀.该现象对"将今论古"原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正因如此,解开白云石的成因之谜(也称为"白云石问题")一直是沉积学乃至地质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高温无机合成白
生命起源/演化是重大而又最具争议的科学问题.寻找地球和地球外生命起源/演化痕迹是现代科学久远和必然的追求目标.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寻找和鉴别生命残存有机质.为此,需要评估生命环境的可居性,前生命支撑环境对有机体残骸,特别是大有机分子的保存性.在极为稀少的早期生命记录中寻求答案需要:寻找可保存生物学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场所;研究可最大限度保存原始有机质的岩石类型及其矿物学组合;鉴别复杂有机分子的非生物/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