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第二位性”及其应用--参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资产非法增加罪

来源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第二位性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独立性,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解释和适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将从它第二位性来说明它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独立性,通过其刑事司法活动程序的独立性来理解它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单一性,再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单一性来考量“裸露财产”被覆盖的善后处理。
其他文献
整体的印象就是鲁豫一直是我的师姐。我是电视系的她是外语系的,我是93级的,她是88级的。  我跟鲁豫第一次见面是1998年5月的时候,那时鲁豫在凤凰做《凤凰早班车》。我和梁冬是同班同学,正好那个时候我们到凤凰去试镜熟悉一下新闻节目的运作。那时凤凰很小,《凤凰早班车》就在新闻间做,主楼有个大会议室。我和梁冬一进去,就看见鲁豫桌上放了一块面包,一瓶牛奶,在那背《凤凰早班车》的稿子。鲁豫埋头看稿的时候,
  由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没有对作为犯罪成立要素的故意、明知、目的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其具体含义究竟如何需要在理论上合理解释。考虑到《罗马规约》在国际刑法渊源
会议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制定背景及我国反腐工作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洗钱的含义及其行为特征。同时本文指出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已经与洗钱犯罪形成了事
  通过对洗钱行为表现形式的列举,《公约》大大拓展了洗钱罪的构成要件,对国际社会的惩治洗钱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我国关于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在一些具体的规
  本文结合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行政法规的内容,对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进行检讨,并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猪肉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食品之一,因为太常吃,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花样去烹饪这道传统美食,发明创新固然好,可不懂营养知识乱来则会给健康带来麻烦。大豆从现代营养学观点
  本文详细阐述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商业贿赂犯罪在犯罪主体范围、贿赂对象范围、客观构成要件等方面的协调方式。本文建议应加强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国际合作,将商
朱庆林,江苏淮安市人,1948年7月生,1969年入伍,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现为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系教授,大校军衔,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
  国际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特征:受贿的主体为公职人员,犯罪是“故意”实施的犯罪,犯罪对象是提供或交付影响公职人员行为的不正当好处等。国际商业贿赂不是一种独立的犯罪形式
会议
  本文介绍了《公约》与我国刑法中关于私营部门贿赂犯罪的立法概况,试图就私营部门中的贿赂犯罪,对《公约》与我国刑法典的规定予以分析和比较。通过对《公约》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