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和型钢混合结构体系

来源 :首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RC)柱和钢与混凝土(SC)组合的框架结构,克服了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大、自重大、抗震不利、施工麻烦的缺点。混合结构的构造要求特点在于RC柱的箍筋直径、间距、配箍特征值、平均约束应力和轴压比限值等。梁和柱的节点是新结构体系的核心问题。比较端板螺栓连接节点、钢筋连接节点、角钢桁架节点的试验,以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和角钢桁架节点为好。RCSC结构体系与异形柱结构体系实际工程设计用材对比,了解到RCSC结构体系在用材上并不多用钢材。
其他文献
利用镀锌薄钢板,经开缝并拉制形成的蛇皮形钢板网作为永久性模板,在模板间布置钢筋浇筑混凝土,与模板共同工作,形成模板混凝土结构墙。该墙体集承重和节能于一体,方便施工,是一种节能型结构体系。本文介绍了其材料、工艺、设计及热工性能,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一种由密肋复合墙板、复合楼板与隐形外框架组成的节能抗震型建筑结构新体系。十余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本体系具有抗震性能好、结构适应性强、节能效果佳、产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诸特点。本文综合介绍了课题组前期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保温节能一体化关键技术及试点,示范工程的应用概况。
本文通过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采用复合材料法对密肋复合墙板进行等效,计算等效弹性模量,建立密肋复合墙结构等效计算模型,利用等效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模态参数;同时,采用多模态SISO频域识别法建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理论分析与试验对比表明:将密肋复合墙板等效为匀质墙板,采用等效的剪力墙模型对密肋复合墙结构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用价值,而且模型简
本文介绍了4榀1/2比例模型密肋复合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试验,了解了密肋复合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特征,分析了墙体轴心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密肋复合墙体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确定了考虑砌块作用的墙体稳定系数及砌块对墙体抗压强度的提高系数。
本文在密肋复合墙板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密肋复合墙板中填充砌块等效斜压杆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建立了等效为全长均匀轴向分布的斜压杆轴向塑性铰,由此建立了密肋复合墙板的弹塑性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密肋复合墙板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了与试验较为接近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分析计算方法可为密肋复合墙结构整体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耗能减震型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受力特点与抗震性能不同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是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核心。本文通过前期试验研究,重点介绍复合墙体的主要破坏模式和破坏过程;分析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探讨复合墙体的三阶段力学模型;最后,结合抗震控制设计理念,提出复合墙体独特的抗震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中肋梁、肋柱与内部填充砌块、墙板与外框具有良好的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水泥、石灰、石膏和粉煤灰或砂为主要材料,以铝粉为发气剂,经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轻质多孔材料,它具有重量轻,保温效能高,吸音好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及其新结构——密肋复合墙结构。通过结构体系与设计方法说明及工程示范,展示了该结构体系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其承重能力合二为一,这不仅能满足当前国家对房屋建筑两步节能的标准、而且能成为粘土砖的有效的替代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是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它由腹板开孔冷弯薄壁型钢和与之正交的型钢拉条构成钢构骨架,再用钢模网充当永久模板,最后浇入混凝土从而形成受力构件,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结构技术体系。通过4个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墙体和一栋三层足尺模型的试验。研究了这种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格构钢、拉条、钢模网组成的骨架构造合理,与混凝土能够很好的共同工作,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和构
将窗洞墙设计成壁式框架,横墙设计成空心墙,组成壁式框架空心墙结构体系。该体系比实心剪力墙体系自重小、地震作用小。文中论述壁式框架和空心墙的抗震性能;简介空心墙试验结论;简述壁式框架空心墙构造要求以及壁式框架空心墙的效益。
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节点、墙中的配箍都使用高强箍筋对混凝土进行约束,形成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本文扼要叙述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梁柱受剪承载力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约束混凝土短柱的变形能力计算公式;约束混凝土梁、柱有关箍筋的构造要求,以及高强钢筋约束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效益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