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诱导本征型自修复聚氨酯及其导电复合材料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光致自修复材料的研究集中在利用紫外或可见光引发的光化学反应上,而紫外光穿透能力不足,可见光敏感材料不稳定。为此,本工作以太阳光为激发光源,开展了脂肪族和芳香族二硫键小分子以及含二硫键线性大分子光致交换反应探索,发现它们均可以在太阳光中低强度的紫外线诱导下,进行有效的光可逆交换反应,而高分子材料在可见光下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材料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设计和创新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发展新能源材料的有效途径。碳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质使得其在复合材料功能性设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成为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的最理想电极材料。
利用界面有序复合技术制备柔性透光碳管阵列(G-HACNTs)/聚酰亚胺(PI)复合膜,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面内各向异性性能.当测试温度为30℃ 时,沿阵列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导热率和导电率相差一个数量级((σ)//:(σ)- =15.3).
聚苯胺(PANI)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是其较低的电导率和较差的循环性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寻找负载聚苯胺的合适基体对实现其性能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泡技术可以将聚合物制备成高性能的轻质材料,在减重、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发泡材料主要为单一组分聚合物,其综合性能的提高受到基体材料的制约。
利用动态可逆共价键或非共价键实现自修复成为高分子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剖析贻贝足丝盘所含黏性蛋白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六种粘附蛋白所含有的多巴胺(主要为邻苯二酚基团)结构、阳离子-π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超分子结构,可用于改性材料表面与界面。
纳米粒子分散及与聚合物基体界面相容性不好,一直是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热点及难点。本文通过对氢氧化镁表面进行有机长链修饰,并在季铵化过程中同时接枝带有双键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制备得到带有反应基团的氢氧化镁纳米类流体。
采用聚酰胺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上浆处理,考察聚酰胺上浆对CF/PA6 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酰胺上浆碳纤维后CF/PA6 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均有显著提高,相比采用东丽T700 制备的CF/PA6 复合材料的IFSS 提高了32.7%,ILSS 提高了160%.
可打印柔性光敏晶体管具有可低成本大面积制备的优势,能够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然而,这类器件要求制备它的有机半导体必须同时兼具良好的光敏性能与晶体管电学性能,合适的溶液粘度以及优异的薄膜柔性等。
本工作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湿法粉末浸渍实验室装置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F)增强聚醚酮酮(PEKK)预浸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因素条件下制备的预浸带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双螺杆熔融挤出共混制备得到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以及PLA/醋酸丁酸纤维素(CAB)共混物.电镜观察发现PLA/PC,PLA/CAB 为相分离结构,PC 分散相尺寸约1.2-2.5 μm 且随含量增加而增大,CAB 分散相尺寸较小且随着含量的变化尺寸基本不变,约为160 nm; 采用DSC 对材料进行非等温扫描,发现两种材料的加入都能抑制PLA 结晶,其中PC 只是部分抑制即冷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