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钙营养调查

来源 :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钙营养状况。方法:通过典型病区横断面膳食调查,采用询问法和称量法相结合,参照食物成分表,调查日摄钙量。结果:调查区居民日摄钙量为224.19 mg,低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289.9mg),牧区(240.27 mg)高于农区(207.17 mg),两地之阅(康定居民摄钙215.84 mg,马尔康居民231.71 mg);民族之间(藏族摄钙量225.2 mg,汉族摄钙量211.7 mg)日钙摄入无差别。30%钙来自青稞。结论:饮茶型氟中毒区钙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钙质量不高。
其他文献
首先对鼠疫菌的生物膜形成与跨物种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鼠疫自然疫源地所表现的生物多样性,还加强了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认识。然后探讨了鼠疫菌的免疫机制和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现况及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对鼠疫的影响。最后对鼠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生态学进行研究。
内蒙古地区的蚤类新种研究始于1923年,内蒙古地区的蚤类有4总科8科13亚科39属122种(亚种),占全国已知蚤类的18.80%。通过对内蒙古蚤类分类研究历史、内蒙古蚤类养殖、内蒙古蚤类幼虫形态及分类的介绍,研究了内蒙古蚤类生态与鼠疫媒介作用,并分析了内蒙古蚤类研究现状。
有研究显示肝脏是砷致癌的靶器官之一,但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报道砷可引起动物肝脏发生氧化性损伤,另一方面,哺乳动物细胞体内具有一套复杂的抗氧化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的机制,进而维持机体内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而含巯基的硫氧还蛋白系统在氧化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拟通过制备大鼠砷中毒模型,研究砷对大鼠肝脏硫氧还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探讨砷致肝损伤机制提供依据。实验表明:亚砷酸钠能明
本研究旨在检测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和皮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的甲基化状态,并了解其甲基化状态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生的关系。研究结论为:燃煤砷污染可致人体ERCC1基因第2外显子区高甲基化,该异常甲基化与砷中毒的发生发展有关。ERCCI基因第2外显子区高甲基化在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和皮肤组织中存在一致性,为其成为监测砷中毒特别是皮肤病损发生发展的早期生物学标志提供了重要线
通过检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p15基因缺失及启动区甲基化状况,从p15基因失活及其影响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该基因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中的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参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选择105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按临床分度标准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分别为35例、44例和26例;105例中44例自愿手术者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癌变组
为了解SOD1和GPX1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的转录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燃煤型砷中毒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性选择SOD1和GPX1基因,拟从转录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在砷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肝病组SOD1 mRNA和GPX1 mRNA表达升高。有研究表明,SOD1和GPX1可能通过转录调控影响其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酶活力;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砷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32)号)(以下简称《监测方案》)要求,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全国1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通过对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砷中毒病区和潜在病区,共45个县225个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107个监测村防治效果的调查。得出了监测县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范围和病情,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我省选择同德县巴沟乡高砷水潜在地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本年度监测中,检出的地方性砷中毒病人以轻度为主,男女之间患病有显著性差异(P=0.00017 ) ,砷的代谢蓄积与性别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年龄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 < 0
本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氟刺激人类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观察不同剂量氟对其增殖的影响并初步观察细胞内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变化情况,以期了解氟中毒过程中骨相损害的特征。
本研究是观察氟化物作用于人成骨细胞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作用,为揭示氟骨症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研究结论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确定了氟化钠对人成骨细胞呈现双向刺激作用,氟化钠作用于人成骨细胞是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系统进行调控,为进一步研究氟骨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