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

来源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供用电设计分会2010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变电站由自动化逐步向数字化发展的趋势,阐明了现阶段开展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和Autodesk公司联合成立的“数字化建筑设计和可持续设计教学实验班“的组织构成、课程构成、教学项目,并研究了实验班的创新实验及社会实践,介绍了实验班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实验班的研究,能够促进老的CAD教学体系向新的数字建筑体系的转换,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本文简述了数字技术的含义,设计模式由传统的建筑设计演变成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及可视化三维立体设计。 数字技术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建筑学,第一种方式是数字技术本身在建筑及建筑设计中的直接应用;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影响社会文化,间接但更深刻地影响建筑学。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设计工具,更深刻影响了建筑设计思维方式。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之于建筑设计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建筑师可以对建筑设计
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设计有助于把过去相互分离割裂的设计、生产、建造程序看成一个统一整体,把建筑的标准化、规模化、多样化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轻钢轻板住宅制造模式。通过数字化集成技术,借助于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轻钢轻板住宅体系可实现多规格、小批量部件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摆脱刚性生产局面,实现可重组的模块化住宅,使工程项目的一体化交付成为可能。
本文简述了建筑协同设计的背景,阐述了利用网络服务器和虚拟现实平台进行协同设计为连续的创作设计奠定了基础,利用二维外部链接和BIM三维信息模型实现设计协同对设计进一步准确深化,利用工作平台和项目信息门户实现设计协同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指出依然存在整体协同设计还没有真正完成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试块表面的微小几何尺寸变化信息。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也是建立在激光干涉长度测量和角度精密测量基础上的极坐标测量系统,具有快速、动态、精度高等优点,在机械制造、模具加工、工业测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石质试块进行劣化实验,将三维激光扫描产生的点云模型文件中的被选择的各个点的坐标信息抽取出来,然后编制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自动逐个分别读取各个点的三维坐标中的各维度的坐标值进行计
OPPC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特种光缆,在国内的应用属于刚起步阶段.110kV金堂—全南线路OPPC改造解决了OPGW和ADSS光缆在110kV及以下配电网中无法解决的通信问题.随着电网的发展,新技术的OPPC光缆将在电网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为电网调度、自动化控制、企业现代化管理以及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随着电力负荷的发展,三台变压器的110kV变电站日益增多,常规户外敞开式设备由于投资较低,在农网系统中,110kV全户外变电站仍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110kV大河屯变电站为例,对110kV单母分段主接线从各方面加以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改进型单母线分段的主接线型式能更好地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检修方便的要求.同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在初期负荷不大、单线单变的情况下采用简化过渡接线型式,并按照全
针对在110kV变电站配置光伏发电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利用变电站建筑屋顶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构建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将辐射至变电站内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站用负荷供电的补充电源.
本文讨论了我国接地技术的几个问题,对不同用途接地网的作用、基本要求、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地网质量的指标及发展阶段,阐述了接地材料及连接技术的现状.
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未来数字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全数字化变电站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符合IEC61850标准,采用数字化一、二次设备,全站应用GOOSE、SV机制,遵循IEC 61850-9-2部分;研究了110kV变电站数字化电气虚设计,分析工程实例,对全数字化变电站虚设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