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油润滑状态下摩擦学行为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20年间,聚合物摩擦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多元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聚合物-金属摩擦副在机械运动机构的摩擦学设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系统的文献调研发现,迄今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机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干摩擦条件下进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边界和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干摩擦条件下建立的聚合物摩擦学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于边界和混合润滑状态。边界和混合润滑状态下聚合物摩擦学理论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相关领域高环境适应性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
其他文献
通过阳极氧化在近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表面制备Ni-Ti-O纳米管阵列虽已有报道,但由于NiTi合金中Ni元素含量较高,很难实现对纳米管结构的精确控制。我们系统研究了各种阳极氧化参数对Ni-Ti-O纳米管阵列形成能力及其结构的影响规律和潜在应用。
会议
采用气体氮化和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在Ti6Al4V表面制备了氮化层/DLC复合涂层.气体氮化在钛合金表面形成厚度约为35μm的氮化物层,DLC膜层中Cr/WC过渡层结构为致密的柱状晶,厚度为860nm,与基体结合良好,非晶碳膜厚度为1.16μm,表面光滑.利用纳米压入仪测试对比复合涂层与未氮化处理DLC涂层的纳米硬度和纳米划痕,复合工艺的硬度曲线峰变宽,并有较高的承载力.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在单晶硅表面沉积了Si-Al共掺杂的,由聚合物网状与类富勒烯共同构成的双重纳米结构类聚合物非晶碳薄膜(PL-C∶H).利用拉曼及红外光谱对薄膜进行了化学键结构方面的表征.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较强的荧光背景,具有典型的类聚合物非晶碳的拉曼光谱特征,高斯拟合结果显示,薄膜含氢量达到32.8 at.%.但是,与典型的类聚合物非晶碳薄膜的红外光谱截然不同的是,Si-Al共掺杂的PL-
会议
采用二乙烯三胺(DETA)、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间苯二胺(m-PDA)三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环氧涂层的固化程度,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涂层表面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化学价带结构,采用UMT-3多功能摩擦试验机及轮廓仪考察了涂层的摩擦性能,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评估了涂层在3.5wt%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涂层的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Cr2N单层厚度的Cr/Cr2N纳米多层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划痕实验表征了涂层的机械性能,并用摩擦实验机和电化学实验评价了涂层在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调制周期为0.45(即单层Cr和Cr2N的厚度比)的多层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Si含量的TiSiN涂层.结果表明TiSiN涂层由非晶的Si3N和纳米晶TiN组成,随着Si含量增加,涂层衍射峰由(111)、(200)择优取向转化为(200)峰.随着Si含量增加,涂层硬度增加,当Si含量增加10%时获得最高硬度40 GPa.在海水条件,涂层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Si的含量为8%时,涂层的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最低,耐腐蚀性能最好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h-BN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对涂层在600℃进行1h和2h热处理,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涂层中,热处理1h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最大(最高值765.0 HV0.5),在10N干摩擦条件下,其摩擦系数为0.39,磨损率为3.37×10-6 mm/Nm,该涂层表现出最好的耐磨减摩性能,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轻微
会议
采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在温度250℃、N2流量140sccm、沉积时间60min以及不同的弧电流(40-140A)实验条件下,于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得到TiN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来研究TiN薄膜的形貌特征、结晶状态、晶粒尺寸和膜层厚度,弧电流的增加有利于TiN涂层结晶和晶粒长大.在低的弧电流40A条件下,涂层呈现非晶态显微结构;而结晶显微结构由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变出
以市售的Mo、FeB和Fe粉为原料,经过湿法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烧结以及筛分过程,制备出适于激光堆焊的三元硼化物陶瓷粉体.采用高功率激光在40Cr钢基体表面堆焊该粉末,获得了无裂纹、稀释率低、成形良好的Mo-Fe-B金属陶瓷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硬度测试与拉伸试验考察了涂层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涂层中主要结晶物质
会议
本文选择某柴油机第一道活塞环为研究对象,在其外圆面镀铬涂层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的复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镀铬表面的硬度为800-900HV,激光脉冲仍可以在其表面形成dp=21.43-89.49um,hp=2.42-11.98um的凹坑;由于铬层厚度不小于l00um,而微凹坑的深度一般在20um以下,所以,激光织构和镀铬工艺的先后顺序为先镀铬后激光;加工后的活塞环表面经VEECO形貌仪检测,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