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精”“神”一体观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看病的人"为主导思想,将人视为具有自然物质属性与精神文化属性的统一体,其"以精为体,以神为主"的精神一体观贯穿始终,故本文首先从中医学的角度梳理精与神的基本概念,分别从积精全神及守神固精两方面论证"精化气生神,神驭气统精"的"精""神"一体观。再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以道家的无为思想,经内证实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将生命的形而上(神、道)与形而下(精、气)融为一体,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与自由。最后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探讨精与神一体的生物电生理机制,构筑精一神相互转化的生命模型假说,并从物质一能量一信息的层面讨论人的物质、精神属性的统一,提出未来融文化与科学于一体的医学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取象比类法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是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中医药学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笔者体会,取象比类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如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则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的:尝试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模式,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促进作用.方法:基于自愿随机选20名学生,每人在中药学的化痰止咳平喘药至开窍药中挑选一味合适的中药,并在课堂讲述.与讲述相关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准备,准备资料要以老师提出问题为依据,学生以这些问题为核心收集、整理、归纳资料,并以这些问题为核心进行课堂讲述.授课结束后,每一位参与的学生要对这种自主授课方式提交一份总结.结果:这种授课模式
会议
目的:制定平肝降压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龙胆、黄芩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君药龙胆、白芍中的龙胆苦苷和芍药苷、臣药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5μm,4.6×250mm)柱;流动相(龙胆苦苷和芍药苷):乙腈-0.1%磷酸(9:91); 流动相(黄芩苷和毛蕊花糖苷);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0
本文介绍了对《神农本草经》神农药学文化、药性与功效的有效传承与《中药学》教学的密切关系,中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神农本草经》是神农药学文化、药性与功效传播的有效载体,对《中药学》的发展起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基于《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神农药学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相对不足,对本草著作的学习与中药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的现状,阐释了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神农本草经》相关神农药学
循证药学是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的延伸。中药循证药学即采用循证药学的方法开展中药研究和实践。"循证"理念和方法,为中医药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思路以及良好的机遇和方法学基础。中医药具有抽象性、整体性、复杂性(多元性)等特点,在中医药现代研究飞速发展、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今天,逐步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循证药学实践方法体系与模式,将进一步促进中药的合理用药,丰富完善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与国际药学相互接轨
目的:通过亲水色谱法(HILIC)建立板蓝根的指纹图谱,从而有效的获取板蓝根的亲水性成分指纹信息,提高板蓝根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别以亲水色谱及反相色谱(RPLC)进行板蓝根化学成分的分离,比较两种色谱分离方法保留行为的差异,构建亲水色谱指纹图谱及反相色谱指纹图谱,进一步测定各批次样品的抗流感病毒生物效价,通过谱-效相关分析,比较两种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与抗病毒生物效价
中西医学在"医学理论"上的分野,是由于不同的哲学背景,不同的世界图景,在实践论和认识论问题上不同的侧重,使两者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所致。现代西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过程。
目的:探讨治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论,将中医治则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哲学层次,包括早期治疗、治病求本、和为圣度。第二层次即一般方法学层次,包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三因治宜。第三层次即具体应用层次:包括协调阴阳、调整脏腑、调理经络、调理气血津液、正治反治、杂合以治。结论:三个层次的划分体现了中医治则的学术特点,强化了中医治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整体不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概念。整体是一种周密联系的特殊复杂性系统,由于其周密性的联系,促使所有局部联系成一体,而局部显示出整体的特性,从而也显示出全息性。由于新陈代谢,从外界吸收能量,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复杂功能系统,中医药学的阴阳五行等就是对这种复杂功能系统的描述。整体的结构层次也是符合其整体的规律的,这有利于指导中西医结合。由于周密联系,从而可以建立一种理想的定量研究的数学模型。
《内经》从理论到临床,初步奠定了我国脉象学的基础。《难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脉象理论。《内经》《难经》虽然都有三部九候之说,但内涵却相去甚远。《内经》的三部九候诊脉方法是遍诊法,指上中下三部的天地人三候而言;《难经》的三部九候是独取寸口诊脉法,指寸关尺三部的浮中沉而言。两者同名而异义。
会议